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力量发动的复兴伊斯兰信仰、文化、政治理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社会运动。奥斯曼帝国教俗合一的历史传统、官方与民间宗教的二元并立,凯末尔政权均质化的现代化建构和中心与边缘的文化断裂构成伊斯兰复兴的背景。伊斯兰教育、传媒、知识阶层的兴起,苏非教团和新苏非主义运动的活跃,构成伊斯兰文化复兴;民族拯救党、繁荣党参与主导国家政权,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实践构成政治伊斯兰复兴。土耳其伊斯兰复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官方与民间、精英与民众的权力博弈,促进民主化进步。土耳其的个案说明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现代化探索过程构成现实动因,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其核心特征,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其经济保障,中东剧变的现实处境使
18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在一段时期内统治着欧洲哲学。它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思考自身、自然、宗教、人类历史、政治和人类理智结构的方式。在这部内容丰富且涉猎广泛的著作中,特里·平卡德将“德意志”的历史——从若干邦国的松散联合演变为具有特色文化的新生 ——同发展中的哲学思想的趋势和复杂性的考察结合起来。他考察了康德因革命性地强调“自我决定”而带来的重大影响,并追溯了这种影响在浪漫主义和观念论中的发展,以及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这些后康德思想家的批判。这部著作将会引起一大批读者对哲学史、文化史与观念史的兴趣。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代表作,是一本公认的难以理解的著作。该书对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哲学研究》有最全面、最系统和最深刻的解读。 该书从维特根斯坦的世界观、心灵观等个人观点出发,解读写作这本书的背景知识,并着重解读了语言和心灵的关系,以及《哲学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命题。还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写作《哲学研究》的写作思路,出版情况等等。
本书主要论述了马祖的生平、马祖的禅法思想、禅法传导方式以及禅宗内部各宗派的兴衰状况及原因分析。其中马祖的禅法思想和禅法传导方式是本书的重点部分,马祖道一的禅法思想和传法方式既体现出对前人思想继承的同质性,更体现出对前人禅法变革的异质性。马祖在禅学思想和传法方式上的一些革新,使得禅语行事的功能更加突显。而这些变革,成为禅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种转变,可以用传统的如来禅与祖师禅及西方禅学研究领域的早期禅与古典禅这两对范畴来概括之,也即马祖禅法思想体现出如来禅向祖师禅、早期禅向古典禅的变革。本书在详尽占有材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祖禅学思想和传法方式从新的视角进行了诠释,了解各禅学命题及传法方式的来源、确切含义及马祖的创新之处,勾画出马祖禅学思想的特色,并进而确定其
本书归纳了欧美佛教研究的五个学术传统,即:印度学、巴利语、汉学与藏学传统,以及头绪繁多的中亚西域研究传统。这种归纳几乎涵盖了佛教研究的所有领域,既扼要介绍世界佛教的分布及学术研究的梗概,又给的同仁提供了资讯,使大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致了解西方已有的学术成果。 通过本书的细致梳理,佛教在西方学界的形象变化得以显现:19世纪末,西方人眼里的佛教是异教,在学术研究上附庸于印度学。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佛教研究在欧美各国都有了独立的学术地位,成为超克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资源;而且,欧美佛教团体积极入世,出现了“参与佛教”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