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是一个注重生活和享乐的国度,有着悠久的性爱传统,《印度爱经》即是成书于公元4—6世纪的性爱经典。由英国人理查?波顿翻译出版后,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 这部书描述了两性生活中男女各自的特征,男女恋人如何相处,如何追求喜欢的对象,如何避免第三者插足,交际花们如何能够挑选到好男人,以及女人需要拥有的特质等要点。这是一本关于古印度人如何进行求爱、结婚以及两性关系的社会档案,是了解古印度爱情、婚姻和两性文化与社会风俗的重要读物。 在这片造出世界上架“合欢秋千”的土地上,人们认为性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传统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求爱到婚姻,从恋人相依到妻妾共处,从国公、贵族,到穷人、交际花,从纯洁的恋爱到婚外情,从印度北部到南部,筏磋衍那告诉人们爱情与婚姻的维持自有其技巧和方式。透过其
本书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使用现代遗传学的方法论,对现代蒙古语诸族(也涉及通古斯语诸族)的各种遗传成分的起源和扩散历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包括父系Y染色体类型、母系mtDNA类型以及常染色体。 本书应用分子生物学有关遗传标记的起源年代和扩散年代的 算法来计算蒙古语诸族的各种遗传成分的具体起源年代,并结合古代DNA来研究这些成分混合形成现代蒙古语族群的复杂历史过程。 本书整合了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和语言学关于蒙古语诸族的起源和分化的诸多成果,在 广的时间尺度和 的研究对象上,展示了现代遗传学对于解答族群起源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所能起到的作用。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是人类学学科一本理想的指南,清晰而可信地界定并讨论了一些具有持久价值的核心概念,包括:相异性、流言飞语、控制、亲属关系、阴性书写、人权、家与无家、叙事、暴力等。每一个关键概念的条目都配有相应的交叉参考说明以及详细的参考书目。本书讲述了以往和当前以及未来可预见的讨论,将人类学置身于一个宽广而变化的人文视野之中加以审视,汲取和借鉴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大量资源,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文学批评以及语言学等等。对于学习和教授人类学的人来说,这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亦可为存兴趣了解“人类学智慧”的人提供一个问题式的研究性路标。
阿尔泰语系语言方言实验研究丛书 (蒙古语卷,维吾尔语卷,鄂温克语卷),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解决所面临的难题着眼,针对民族语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滞后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采用实验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阿尔泰语系语言方言的元音、辅音等音段特征和词重音等超音段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系统地定量和定性分析。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看,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现代史其实就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历程过程,也就是实现社会与人的双重意义上的近代转换。本书作者从人的现代化转型的视域出发,致力于对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至大革命前夕)知识界的国民性改造言论做一思想史的考察,通过对“国民性”概念的界说,不仅从文化、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三大方面,分别系统地考察、探讨、阐释了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及其隐含的主要内在冲突,而且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家和李大钊、陈独秀和鲁迅,对他们早期国民性改造思想进行了个案剖析,从而不同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开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丰富内涵,探索和揭示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的独特规律,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集中展示新西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民族的交往和融合的历程,以及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西兰民族和移民政策的演变。本书的出版为从事国际经济、文化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专业人士,从事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修读“英语国家概况”的大专院校学生提供了一部资料翔实可靠、分析全面公正的参考书;也为有意移民新西兰或前往新西兰观光的各界人士,以及对南太平洋的异域文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进一步了解新西兰提供了一个窗口。
本书站在足球观众的角度来阐释这一现代足球文化中相较于球员、教练、俱乐部等同等重要的观看者球迷作为观察角度,共分4章,从足球球迷文化构建的现代足球部落、足球中的球员—球迷互动形式、球迷在足球场域中的自我表演、女性球迷等多个角度对球迷这一足球重要的组成客体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本书稿是一部作者关于足球论述的第四本著作,站在球迷的角度考量,是全新的角度。
本书是一部名闻国际医学史界、人类学界和汉学界的医学人类学名著。作者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以极为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披辨大量的中医典籍、医案、秘方和手册式文献,完成了这部连一般中国学者都难以企及的中医妇科学著作。作者虽然选择的是由宋及明的700年历史,但由于把握的角度新颖,以“黄帝的身体”为研究的开始,论及到身体的阴阳和性别,发现宋朝的中医妇科所关注的是“妇女以血为统帅”,重视调经的治疗原则和单独处方的艺术,怀孕和分娩成为家庭中产科活动的核心;到明代以后,妇科关注的重点转向养阴为主,治疗的重点从外转向内,强调补充分娩后造成的气血双虛。本书不是仅仅从一般技术史的角度考察中医妇科学的内容和历史,而是从社会与文化等角度,着力探讨中国古代女性作为一种特殊性别,在中医学中所承当的文化角色。所
人类学是一门非常关注自身历史的学科,阿兰·巴纳德写了一本清晰而睿智的教科书,其纵览人类学学科重大争论的历史场景,追寻理论和思想流派的谱系,对评价这些理论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这本书包括了人类学的先驱者、各种各样的进化论、传播论和文化区域理论、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行动中心理论、过程论和马克思主义观点、相对论的多种面目、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以及最近的阐释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作者阿兰·巴纳德现任南非开普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任爱丁堡大学社会与政治研究学院教授。他曾著有《亲属关系研究的探索实践》(与安东尼·古德合著,1984)、《南非的猎人与牧民》(1992)等,并与乔纳森·斯潘塞合编《社会文化人类学百科全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