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如何与世界相关联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上帝”一词所指称的,显然与问题“上帝存在吗?”有关。上帝(或电子、独角兽)的存在与否,直接与名称所命名的内容和方式相关。指称问题是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但在这些领域大都尚未得到解决。《命名和指称》面对的正是名称的说明力和指称力所引发的难题,尤其是要说明词项(特别是专名和代词)的指称以及诸如“撒旦”和“轻子”之类的空名或虚构名称的指称。具体论题包括:如何解释充斥于科学和哲学中的空名或虚构名称的指称?如何解释诸如“他把玛丽当作简”或“如果他是乔治,为何一直叫约翰”中的意向指称?本书从哲学的和批判的背景中来探究指称的历史,其范围涵盖了从洛克、布伦塔诺、皮尔士、弗雷格、罗素、斯特劳森、塔尔斯基、卡尔纳普和奎因,直到
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