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锦言录》是一部汇编诸子名言的著作。所谓“诸子”即以先秦汉魏诸子为代表的子学著作,“锦言”即体现诸子思想精华的佳言妙语。全书收录先秦至隋代的诸子类著作近百种,对每种著作都有简要介绍,选文近八千条,均依据 版本选录原文,并加以注释翻译,末附主题分类索引。 由于本书收录的诸子类著作基本是隋代以前的著作,故大体依《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和顺序排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 等十二类。选文原文多依据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本(如三全本、新编诸子集成本等)为底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注释翻译,准确可靠。为方便读者查找相关主题内容的选文,我们编制了《主题分类索引》,根据选文内容将其分到八十多个主题之下,括注出处,标明册数页码。 我们致力
本手册以《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蓝本,收满、蒙、汉对照词语近一万四千组,三体文均取满文标音,并依现今国际通用之穆氏转写法转写,以便于比较。词序依《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分类编排,目的是为了保留词语使用时的语言环境。音序及笔画索引列后,方便查找。编写本手册原本是为学术界研究之用,然以社会之进步程度,若能够为更多感兴趣的人士提供清代社会诸元素在语词上的反映,亦为幸事。
《认知语法基础(Ⅱ)描写应用》是二卷本著作的第二卷,它介绍了一种全新的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学调查概念。认知语法的核心主张是语法与词汇构成一个连续体,可以通过象征单位(形式一意义配对)加以描述。与目前正统的观念相对,作者主张语法不能脱离语义独立存在,它是概念内容的构成和象征关系的表达式。这一卷告诉读者如何运用在卷中讲到的理论,将认知语法应用于分析一系列典型语法现象,这些现象主要(但不是惟一)取自英语。书中材料的数量、分析的价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兰盖克再一次成功地创作了一部激动人心、清晰流畅的著作。书中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值得仔细关注和思考,本评论篇幅有限,恕不一一列举。将语言看做一个与概念行为相互交织的认知过程,找出方法加以讨论,似乎是认知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在
“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系列丛书是一套以图画讲故事的形式,系统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历史读物。“战国成语与楚文化”一套十册,顺时序讲述从《墨守成规》到《刻舟求剑》10个成语故事,附录有丰富的历史文物与考古资料、博物馆精品馆藏图片、年表与地图,并配以专业性历史专题的延伸阅读,深入历史细节,全面展现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军事、人文与艺术的发展历程,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将文化知识与历史故事紧密关联,引导青少年进入中华文明的辉煌殿堂。
近代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是在东西方哲学和思想两种传统接触、融合和转化中形成的,已有的旧关键词被重新审查和转化,外来的新关键词和主义话语大量涌入,既相互批评和相互竞争,又相互吸取和融合,开放包容,呈现出了多元性的思想文化空间,并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代中国“关键词”广义上属于新术语、新名词、观念和新思想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或不同领域意义上的东西,它们在近代中国诞生又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政治等不同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词汇”和“话语”,它们是影响中国百年的“大观念”、“大话语”。本书就是对此的一个专门研究和集中呈现。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魅力永恒。千余年来,诸家选本繁多,各类专集充栋。这些选本与专集无疑从各方面展示了唐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为了让喜爱读词填词的朋友分享这些成果和乐趣,作者把多年来分词牌收录的名家名作加以整理,编辑成集。在编辑过程中,又进一步查阅了唐宋以来同一词牌名不同体的大量作品,通过分析比较,力求找出每一词牌的流变及其特点,并加以概括说明。注释力求做到典出有自,切近词意。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词牌一百种,每一词牌下精选名作十首,全书共一千首,并辅以注释,故名《百谱千词注》。
台湾的南岛语是丰富的宝藏,李先生大概是做田野调查的位中国学者。1856年发表《邵语记略》。日本学者早就研究台湾的南岛语,中国学者继李先生之后做研究的有董同龢先生,后有李壬癸,都有可观的成绩。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这本词汇跟已出版的《水话研究》确实相关,texts就是指《水话研究》中的语料歌词及故事,85节是水岩方言与水利方言的分界。第二,李先生有意用中英文说明词汇意义,使外国人也能利用这本词汇。有些词汇已有英文翻译,有些则要查语料找到正确的意义补上。第三,整个的次序要按英文字母重排,改变原有的按声母发音部位排列的次序,使读者容易检索。
本书是由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的词汇手册,涵盖了听力学、言语语言学、康复学等与听力言语语言康复相关的近两千个词汇,特别包括了听力语言康复中涉及的新技术、新理念,对于相关专业人员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在充分借鉴、吸收各汉语研究书的优点基础上,着重对19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这一百多年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尽量勾勒出汉语词汇研究发展的脉络。汉语词汇学史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本书是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科学地总结汉语词汇研究发展的历史,无论对汉语词汇研究本身来说还是对汉语词汇学史的研究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金文词汇研究概况与复音词判定标准、西周金文的书写形式、汉字的单音节性和西周金文单音的特点、西周金文复音词等。《西周金文词汇研究》由杨怀源编写。
这本“再补”,仍旧依据了一先生《同源字论》进行工作,行文格式也都仿照《同源字典》。只有两个地方改了改。一是对文字形义的分析,除了依据《说文》和别的字书以外,又适当参考了现代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成果。这样做,是想弥补前人主要比照小篆说解文字形义的不足。二是在每组同源字前面加一段文字,说明这些字在意义上的联系,以清眉目而便阅读。另外,为了让读者容易查考王先生的见解,又把《同源字论》在书后。目前,对同源字研究的看法,恐怕还有些见仁见智的歧异,我之所以一补再补,目的就在于提出点资料供大家考虑和选择。资料多了,理论才能概括得正确,再加上汉语研究的进展,主要是古音研究的进展,比较完备的同源字典才有条件产生。至于我弄的这点资料,有有用的,难免也有错的,欢迎大家批评。本书跟《同源字典》和《
本书选取近年来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书籍上800例词语使用错误的句子进行评改。相关词目以汉语拼音字母表排列顺序。一个句子中如有多个用词错误,则分别列条评改,并以互见形式表明。所选词语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定短语,也有少量其他类的词语。一个词目不同例句的同类错误合并评改,不同类型错误则分开评改。一个词目的同类型错误原则上最多选取两个例句进行评改。本书主要从词义、词性、词的使用主题、词的指向对象、词的搭配、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等角度对词语使用错误进行辨析评改。本书不讨论词形不规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