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与规律》收录了作者的三组论文。组论文是关于词汇化的宏观论述。第2组论文是关于词汇化的微观研究。第3组论文从汉语的类型特征出发探讨汉语的语法化。特色在于力图从汉语的类型特征出发揭示汉语语法化现象相对于其他一些语言的独特之处。其中有基于具体实例的较为宏观的论述,也有一些是较为具体但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
《汉语大字典》的论文发表已有数十篇,但作为系列论文结集出书的这是部,而涉及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入。所论不是汇集成说,而出自作者研究的心得。所以本书是有侧重特色的学术论著。第二,近代以来,已出版的大型辞书大多忽略近代汉语的语词及其含义,和者在近代汉语语词研究方面颇有心得,本书的主要内容正是抉发近代汉语语词含义的。第三,作者对汉字中的俗字、僻字的研究用力甚勤,本书搜集了数百例俗字、僻字、考释了一些疑难字,有开拓之功。第四,对《汉语大字典》标明“音义未详”的字进行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考释,有发明之功。第五,作者对方言特别是吴方言语词研究有素,本书对不少方言语词作了溯源工作,打到了古代书证,难能可贵。第六,本书不但对《汉语大字典》作了大量的订补,为该辞书更臻完善作出了贡献,对其他大型
近代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是在东西方哲学和思想两种传统接触、融合和转化中形成的,已有的旧关键词被重新审查和转化,外来的新关键词和主义话语大量涌入,既相互批评和相互竞争,又相互吸取和融合,开放包容,呈现出了多元性的思想文化空间,并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代中国“关键词”广义上属于新术语、新名词、观念和新思想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或不同领域意义上的东西,它们在近代中国诞生又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政治等不同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词汇”和“话语”,它们是影响中国百年的“大观念”、“大话语”。本书就是对此的一个专门研究和集中呈现。
亚伟式速记,是我国著名速记学家、中国文献信息速记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北京市速记协会理事长唐亚伟教授于1938年创案的。亚伟式速记,是我国目前流传最广,拥有学员最多的一种方式。它的符形流利、美观,书写迅速,符合手写生理运动规律。因此,历届全国速记大赛中亚伟式速记选手大都名列前茅。为了更广泛地推广亚伟式速记,使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
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的研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汉语句法研究掀起了浪潮,其间产生了一大批论著,几乎分析了汉语普通话中的每一种结构。《汉语句法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黄正德教授、南加州大学李艳惠教授和威斯康辛大学李亚非教授合写的一部研究汉语句法的著作。这本汉语句法的入门书不仅选用了现存的或可能的论述,而且运用自己的分析,对汉语的大多数结构进行解析;这些结构在过去二十五年的理论语言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句法学》涉及各种论题,包括语类、论元结构、被动句,以及照应语等。作者对每一个论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总结了关键性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本书不仅对于想更多了,解汉语语法的一般学习者和研究者,而且对于有志于研究作为人类语言基础的普遍原则的研究生和理论语言学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苏楠楠老师二十年词汇教学经验总结,足量一万单词教学(不包括衍生词汇与简单词汇),达到母语词汇基础水平,适合于高考、四六级、考研及雅思托福等考试的词汇要求。
学科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言必有据”而不“信口开河”。以前曾有这样的说法:“单音节动词加双音节名词的12形式显然不符合韵律要求,所以较为少见。”现在不管谁谈韵律句法,就如同谈形式句法一样,首先要问:“你的韵律要求是什么?”没头没脑的“要求”说不通了。事实上,单音节动词加双音节名词的12式,是汉语非常流行的韵律格式(如:开玩笑、说笑话、看电影、写大字……)。毫无疑问,即使是“韵律”,也和其他学科一样,讲究的是“法”、是科学的严密性!试想,上文所谓“少见”难道是“不符合要求”的必然结果吗?显然逻辑不通:少见的不不合法,合法的也不就多。严格地讲,不合要求的结果不应出现,岂止少见!——“合不合要求”是“有没有”的问题,“少见多见”是“使用”的问题,两者分明是学理的进步。当然,因为违背规
《诸子锦言录》是一部汇编诸子名言的著作。所谓“诸子”即以先秦汉魏诸子为代表的子学著作,“锦言”即体现诸子思想精华的佳言妙语。全书收录先秦至隋代的诸子类著作近百种,对每种著作都有简要介绍,选文近八千条,均依据 版本选录原文,并加以注释翻译,末附主题分类索引。 由于本书收录的诸子类著作基本是隋代以前的著作,故大体依《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和顺序排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 等十二类。选文原文多依据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本(如三全本、新编诸子集成本等)为底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注释翻译,准确可靠。为方便读者查找相关主题内容的选文,我们编制了《主题分类索引》,根据选文内容将其分到八十多个主题之下,括注出处,标明册数页码。 我们致力
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与理解含义,牵涉的层面不仅只是词汇本身的意义与组合词句的意义而已。尤其是对话中的语言使用,由于涉及多人之间的沟通,因此对万事万物的感官与感觉,事物发生的逻辑关连性,语言使用者的共有知识以及彼此是否有共同的信念等因素都必须一并考虑,才能确保对话能如愿如理的进行。形式语义学将词句的语言含义以符号与运算,定义定理与规则,也同时把词句间的篇章相关性呈现出来。这是很好的方法。解析篇章结构的理论(Hobbs1985,GroszandSidner1986,MannandThompson1988,KampandReyle1993etc.)应用在对话语体时,有时缺少能动态调整的弹性。本书所提出的语段篇章表述理论(SegmentedDiscourseRepresentationTheory,SDRT)是篇章表述理论(DiscourseRepresentationTheory,DRT)(Asher1993)的延伸。也是一个能与动态语义理论架构相结合的形式逻辑理论,定义清楚而且可以应用于对话
《诸子锦言录》是一部汇编诸子名言的著作。所谓“诸子”即以先秦汉魏诸子为代表的子学著作,“锦言”即体现诸子思想精华的佳言妙语。全书收录先秦至隋代的诸子类著作近百种,对每种著作都有简要介绍,选文近八千条,均依据 版本选录原文,并加以注释翻译,末附主题分类索引。 由于本书收录的诸子类著作基本是隋代以前的著作,故大体依《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和顺序排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 等十二类。选文原文多依据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本(如三全本、新编诸子集成本等)为底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注释翻译,准确可靠。为方便读者查找相关主题内容的选文,我们编制了《主题分类索引》,根据选文内容将其分到八十多个主题之下,括注出处,标明册数页码。 我们致力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魅力永恒。千余年来,诸家选本繁多,各类专集充栋。这些选本与专集无疑从各方面展示了唐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为了让喜爱读词填词的朋友分享这些成果和乐趣,作者把多年来分词牌收录的名家名作加以整理,编辑成集。在编辑过程中,又进一步查阅了唐宋以来同一词牌名不同体的大量作品,通过分析比较,力求找出每一词牌的流变及其特点,并加以概括说明。注释力求做到典出有自,切近词意。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词牌一百种,每一词牌下精选名作十首,全书共一千首,并辅以注释,故名《百谱千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