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36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于上海。之后,在建国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之际分别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这两版《辞海》各有三卷本、缩印本、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其中,三卷本和缩印本发行五百余万部。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东华书局合作,在地区出版《辞海》(1989年版)。1993年,《辞海》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奖--荣誉奖。《辞海》(1999年版)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以新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本版篇幅较1989年版略增,条目有大量修订,主要是反映外形势的变化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缺漏,纠正差错,精简少量词目和释文。本版新增彩图本,配置一万六千余幅图片,版式也有革新,分为四卷,另加附录、索引一卷。同时,继续出版普及本(三卷),并在此基础上
窝尼话属哈尼语豪白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与其他方言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语音方面,辅音有清擦音 ?,唇齿音f、v,韵尾n、?,以及舌尖后音t?、t?h、?、?。元音没有紧音。5个声调,基本声调为55、33和31,53调常见于句尾,13调常见于变调。词汇中保留着一些哈尼语较底层的词汇,也有较多汉语和彝语借词。语法方面,句法标记比较丰富,助动词与否定副词的语序与其他方言不同。本书对窝尼话语法进行标注,以揭示其特点。
本书从语言的实用性出发,对汉语语法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过 在现代汉语中是动态助词的重要成员,探究其来源与语法化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运用语法化相关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层面对 过 的语法化过程与动因等进行了描写与解释。全书共七章,除绪论部分对助词 过 及语法化理论研究进行总结之外,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探讨了完成体 过1 、经历体 过2 的语法化历程、语法化路径及其语法化动因与机制,并分析了 过1 和 过2 之间的差异;(二)考察了汉语完成体貌系统成员的更替变化及其对完成体 过1 的影响;(三)考察了古汉语中与 过 相关的 V 过趋 、 V 过结 、 不过X 和 X不过 几种句式。
本书从汉语词汇史的视角,多维度地讨论了《宋书》中谦敬语词、新词新义、叠字、副词、同素异序、战争用语词、时代特色语词的结构与意义发展规律,挖掘了语词发展的语言内部机制及外在社会因素。作为中古专书穷尽性专题研究,“时代特色语词”概念的提出,中古汉语细分为三个阶段,从发展视角“透视”叠音词的性质,复音词的发展亦与文学思潮有关等等,皆有突破。
《情境语义学研究》系关于情境语义学的一部专题性论著。作者(贾国恒)首先细致地梳理了情境语义学的发展历程,把它的发展分成两个研究阶段,并总结出它的三重学科性质,即面向自然语言、面向信息和面向人工智能。在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厘清意义、制约与信息等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后,作者又站在哲学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细致地考察了情境语义学的意义关系论,指出它预设了一个限制条件,不利于我们考察逆向制约、逆向信息和逆向意义。之后,作者提出一种自由式意义关系论,并提出研究语言表达式的情境殊例意义、以及扩展和完善自然语言语句系统的基本途径和的可行方案。本书深入研究了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对语义悖论以及其他悖论的解决,揭示出悖论的真正根源。在通过比较来阐述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优势后,作者指出设定的情境不会使我们陷入
本书全面描述了汉语使令动词及使令兼语句的形成发展历程,在语言历史类型学框架内将其与英语带宾语补足语的使令义词做了历时比较;以此为基础,细致考察了其对汉语使动用法衰落、动结式产生的影响,从系统角度对汉语演变做了全面解释。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与规律》收录了作者的三组论文。组论文是关于词汇化的宏观论述。第2组论文是关于词汇化的微观研究。第3组论文从汉语的类型特征出发探讨汉语的语法化。特色在于力图从汉语的类型特征出发揭示汉语语法化现象相对于其他一些语言的独特之处。其中有基于具体实例的较为宏观的论述,也有一些是较为具体但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是梅祖麟先生在1998年应邀到北大讲学时提议撰写的。梅先生说: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有些问题已经取得了共识,有些问题虽然看法还不一致,但也研究得比较深入。应该在这个基础上作一个总结,把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都写下来,作为今后研究的基础。他还说:社科院语言所和北大中文系部分人员一起编撰了《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合作得很好,希望对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的总结也由两个单位合作进行。我们觉得梅先生的建议很好,社科院语言所所长江蓝生先生对此也很支持,于是我们就约请了两个单位的一些同人,成立一个课题组,开始编撰这部书。2000年,北京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在征得社科院语言所的同意后,这个研究课题列入了北京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批重大项目(和社科院语言所
本教材(卢惠惠主编)专门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而编写。本教材重点介绍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概况、词的形式与意义及其发展变化、词与词的关系以及熟语等基本理论知识,并设置了“词语的选择与运用”的有关内容,以使留学生能将所掌握的词汇基本原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本教材还特别关注了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介绍了汉语词汇中所的民族性,阐释了中外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本教材吸收了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与研究各方面的成果,尽量反映出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取舍,使之更切合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
古希腊语文乃通古典学之津梁,既是希腊学(Hellenism)之组成部分,又是古典学(Classics)载体之一。本书积作者数十年治学所得,以传释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之古希腊语言、文字及语法为主,间亦上溯至希腊上古文字,并时与相关之语文作比照、参析。内容宏富,议论精到,于治希腊上古乙种线形文字,与域内古文字比参等若干方面,有开学界先河、填补空白之功。本书可为通晓古希腊语文之初阶,藉此步入希腊学之堂奧,亦可作为工具书于研习古希腊语文时翻检之用。
从概念域中的弱势下位词演化为强势上位词的过程称之为上位化。上位化是汉语词义演变的途径之一,也是汉语词汇发展 的一个重要事实。本书以概念场为背景,以发生上位化的概念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梳理了若干个概念域主要成员的历时演变情况,重点考察了发生上位化的词语成为该概念域的上位词,以及进一步取得强势上位词地位的演变过程。在对翔实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历史语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了汉语单音词上位化的不同类型,以及发生上位化的词语在语义、句法功能、组合和构词能力等方面的演变倾向,探讨了上/下位化形成的原因、机制、路径及其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本书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汉语词汇系统历史发展的认识,也有益于汉语历史词汇学的理论构建,对于历史性语文辞典编纂、汉语词汇教学等也
《汉英翻译与英文写作功能表达宝典》共提供了211个高频功能词,详细介绍了每个高频功能词的动词用法搭配、名词用法搭配、形容词用法搭配以及它们的常用短语搭配,并有精彩例句。该书的第二部分提供了30个方面的分类表达,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外表、性格、品德、情感、衣食住行、恋爱婚姻、生老病死等;社会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以及自然界中的环境、天气、物体的声音等。其中的大部分表达,在现有的汉英词典中都查不到。本书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给使用者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和许多具体帮助,能有效地帮助读者提升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庄会彬等编著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概念》,以他们独到的视角,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概念做了精辟诠释。从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从原则到参数,从哲学基础到技术手段,重要概念皆有涉及。该书不但强调了学术
《语义学与语用学:语言与话语中的意义》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爱好者、研究生以及广大的外语教师来说,K.M.Jaszczolt编写的《语义学与语用学:语言与话语中的意义》无疑是一本理想的读本,更是那些钟情于语义学或语用学,尤其是语义学——语用学接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专著。此外,正如作者所言,此书对语言哲学、社会人类学以及认知科学方向的爱好者来说,也是很有帮助,不可不读。
收集作者从语法化和类型学的角度研究汉语时体问题的成果,共12篇。按照内容可分为五类,靠前类是综述性论文,分别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梳理时体语法化的脉络和体貌的理论体系。第二类是跟时体问题相关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研究,试图在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方面引入量化的分析。第三类集中讨论汉语完成体表达的一种特殊句式即双“了”句,侧重从历时和语言接触的角度在宏观上解释双“了”句的兴衰。第四类是具有表示状态意义的结果体用法的时体标记研究。第五类是将来时的用法研究。
本书是关于研究“汉语义类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的专著,书中包括了:“肉”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风”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火”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以词类为纲研究藏语词法和形态,以大语料为基础展开微观描写,再进行理论建构,得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藏语具有以词长为基础的音节数形态(隐形态)特征,它的屈折、派生、重叠和复合等形态类型均在音节数形态之
本书对现代汉语共时系统中的总计6819个熟语,从历史源头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汉语史的分期,对各期出现的现代汉语熟语进行详尽的总体情况概述、重要熟语举隅、穷尽罗列各期出现的熟语。现代汉语熟语的这种断代的历时研究,时代特点分明,在以前的熟语研究中是没有的。同时,也使得现代汉语熟语的研究重点突出,古已有之的熟语,少花时间去研究,20世纪新兴的熟语,多花时间去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汉语惯用语、对外汉语词汇体系中的惯用语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将为《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及《汉语词源学词典》的编写提供 手依据。
本书对现代汉语共时系统中的总计6819个熟语,从历史源头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汉语史的分期,对各期出现的现代汉语熟语进行详尽的总体情况概述、重要熟语举隅、穷尽罗列各期出现的熟语。现代汉语熟语的这种断代的历时研究,时代特点分明,在以前的熟语研究中是没有的。同时,也使得现代汉语熟语的研究重点突出,古已有之的熟语,少花时间去研究,20世纪新兴的熟语,多花时间去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汉语惯用语、对外汉语词汇体系中的惯用语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将为《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及《汉语词源学词典》的编写提供 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