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1-10元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4折4折-5折5折-6折
筛选: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   ( 553 条评论 )
    • 张青松 译 /2017-10-01/ 岳麓书社
    • 《考工记》记述了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全书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巧工创物 考工记 白话图解》以孙诒让《周礼正义》中的经文作为底本,为方便读者理解,按照 信、达、雅 原则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个别疑难字词在原文中以夹注的形式出现,并增加了若干插图,以飨读者。

    • ¥7.5 ¥15 折扣:5折
    • 山海经(阅读无障碍本)
    •   ( 3480 条评论 )
    • 陈焕良 译 /2012-06-01/ 岳麓书社
    • 《山海经》即是我国现存古老的图书之一,开中国古老编书传统之先河。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此书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给后世留下了不少值得探索与研讨的神秘论题,留下了不少值得发掘与弘扬的宝贵财富。本书是通过译注者李润英、陈焕良对《山海经》的解读、注音、注释、翻译等,让广大的一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减少一些学习古典经典的障碍,让其在较短的时间里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古人的心灵相接、相励!

    • ¥9 ¥18 折扣:5折
    • 旧五代史选译 凤凰出版社
    •   ( 10 条评论 )
    • 著 /2011-05-01/ 凤凰出版社
    • 《旧五代史选译(修订版)》由宋薛居正主持编修,凡150卷。全面反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风貌。本选译本,以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为底本。此次选译,依次选了《梁书》、《唐书》、《晋书》、《汉书》、《世袭列传》里的15篇纪传。如《梁太祖本纪》和《周世宗本纪》,通过这两位优选统治者的生平事迹及在位时的大事,可以大致看出这段历史的发展轨迹。入选的篇章,不作全译而只译其中重要而精彩的部分,对于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和生僻的字、词,做了简要的注释。译文采用忠实于原文的直译的办法,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 ¥8.5 ¥17 折扣:5折
    • 梁书选译 江苏凤凰出版社
    •   ( 10 条评论 )
    • 于白 /2011-05-01/ 江苏凤凰出版社
    • 《梁书选译(修订版)》内容简介:自西晋“永嘉之乱”至隋文帝平陈(304-589年)的近三百年间,我国出现了长期混战的割据局面,各种力量组合分化、起伏消长,情况十分复杂。《梁书》记载的是起自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迄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共五十六年间的梁朝史事。《梁书》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合为五十六卷,唐姚思廉修撰。姚思廉又撰有《陈书》三十六卷。《梁书》和《陈书》的编著,是从思廉的父亲姚察开始的。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 ¥8.5 ¥17 折扣:5折
    • 群书治要360(第三册)
    •   ( 504 条评论 )
    • (唐)魏征 著 /2015-11-01/ 团结出版社
    •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 采摭群书,剪截淫放 ,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 治要 ,即治国必须遵循的纲要、理论与方法。该书不仅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 贞观之治 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 《群书治要360 第三册》将《群书治要》的嘉言整理为六个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对现代人的德行、修养、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着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 ¥10 ¥20 折扣:5折
    • 隋书选译 凤凰出版社
    •   ( 16 条评论 )
    • 著 /2011-05-01/ 凤凰出版社
    • 《隋书选译(修订版)》内容简介:在“二十四史”中,《隋书》是第一部成于史馆众家之手的史书。它是唐朝初年所设史馆修撰的六部“正史”之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秘书丞令狐德?鉴于“近代以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旧唐书?令狐德?传》)的状况,向唐高祖建议编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书。次年,朝廷任命封德彝、颜师古等人主持修撰《隋书》,但历时数年,未能成书。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改组史馆,建立制度,重修五朝史。

    • ¥10 ¥20 折扣:5折
    •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二册(简体中文版,群书治要菁华摘选,360条原文加注释、翻译,浓缩古人修齐治平之智慧)
    •   ( 771 条评论 )
    • 群书治要三六〇》编辑小组 译 /2013-07-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令谏官魏徵及虞世南等,自上始五帝,下迄晋代,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 采摭群书,剪截淫放 ,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 治要 ,即治国必须遵循的纲要、理论与方法。该书不仅是魏徵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 贞观之治 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群书治要360?第二册》将《群书治要》中的嘉言按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六大纲目整理成书,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对现代人的德行、修养、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着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 ¥7.5 ¥15 折扣:5折
    • 史通选译 修订版 江苏凤凰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著 /2011-05-01/ 凤凰出版社
    •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很早、历史很悠久的国家之一。考古学家对上古器物图识研究的很新成果证明,早在公元前二千三四百年之间,我国就有了文字。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成汤时代,就有了史官的设置,出现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典册,可惜没有留传下来。直至公元前十五世纪的盘庚时代,才留下了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从此我国进入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继殷商之后建立起来的周朝,典章制度更趋完美,史官设置更为周备,文化发展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化,推动了文化学术的繁荣。

    • ¥8 ¥16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