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奇谋》与冯梦龙《智囊》齐名,因所搜集的故事皆为奇策异谋,因而被误解为旁门左道而久遭禁锢。其实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治世谋略,在借鉴古人防患未然、相机行事、应变、化险为夷、解除忧患等等的生命智慧中获得人生道理和处事经验,使世人变得智慧清醒,活得豁达明白。书中也选择了大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故事,尤其着重阐述为人处世的谋略和经验,在当前仍具有的启迪意义。当然,本书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需鉴别吸收。
《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含有朴素的军事证法的因素。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诗集传》是朱熹继《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后,融汉学宋学之长的里程碑式著述,其破除烦琐注疏的学风,力求简明扼要,兼取毛、郑以及齐鲁韩三家诗之说,乃至当代学者的合理解说,未详之处亦不强作解人,乃宋学之代表作。其解说,成为明清时期科考的官方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次点校整理,以影印自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二十卷本的《四部丛刊三编》所收为底本,残缺部分,选取源于同一刻版的宋刊明印本(原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有胶片)配补,又对校了元明几种有价值的早期刻本。不同于坊间八卷本,全书保留了朱熹叶韵说原貌。为便读者,又附录了朱熹三篇重要著作《诗集传序》《诗传纲领》《诗序辨说》,以及历代重要的著录、序跋文字。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的作品。 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彙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新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清陈立疏证)。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
《登真隐诀》是一部关于修仙法诀的道书。本辑校本由三部分构成:部分为道藏三卷本《登真隐诀》的校点本;第二部分为“佚文汇综”,共得佚文一百七十三则,根据内容大致归类编排;第三部分为“疑似道经”,共收入九篇文献,因为没有一篇能够确定无疑地指认为《登真隐诀》遗篇,故名为“疑似道经”。
《西洋朝贡典录》记录了明代与我国朝贡贸易关系的海外23个国家的情况,其中有些资料不见于他书,也可以校订《瀛涯》、《星搓》诸书,对研究明代的中外关系和航海史很有用处。样注本用最早的借月山房本校注整理。《东西洋考》记述了明中叶后期福建漳州开放海禁后,闽南地区对外贸易和海外交通迅速发展,反映了与漳州有关的海外23个国家的情况,其中有关西欧国家与中国的接触和东西二洋的针路的记述,都是珍贵资料,书后附有详细的地名索引。
《孙膑兵法校理》讲述了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的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的作品。
《新编诸子集成》是建国后对诸子著作的系统清理,相对于民国时期出版的《诸子集成》来说,后出转精,是目前的古代哲学资料。 本书以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为主,参考石本、敦煌本、旧抄本、佚本、正统《道藏》本诸刻本共100余种,从事校勘。本书系据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重印。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书舆舊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極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重各種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體例基本一致,除个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浇近文言撰冩的注本。各书正文、注文一律加以新式标点,校正版刻或排印错误。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在注本,凡有必要進行注释的,應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
《潜夫论笺校正(繁体竖排版)》是东汉进步思想家王符的论著,对东汉后期的社会政治情况作了广泛的尖锐批评。清代汪继培引证详核地作了笺注。《潜夫论笺校正》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选入。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书与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扶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虽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 《潜夫论笺校正》、二辑的均拟先出版平装本,每种
《孙膑兵法校理》讲述了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的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的作品。
《渊海子平》即最早系统介绍子平术的书。其术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日为立,配合四柱,增加了命理变化和依据;二是开宗明义,用神至上,其中“用之为官不可伤,用之为财不可夺”等论至精至深;三是设定格局,判明六亲,使论断各有主属。这样整个推命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完善自洽的理论体系。术数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长期以来对其误解甚多;为使读者对术数有一个总体的正确了解与认识,本丛书特请有关专家写了两篇序,篇主要阐明术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第二篇主要回答术数是什么。
《类证活人书》卷幅亦多寡不一,常见21卷或22卷本,为伤寒类着作。卷一至卷十一,以问答为体例,论述经络、切脉、表里、阴阳,剖析伤寒的各种相类证候,畅发仲景之奥义;卷十二至卷十五,以方类证辨析《伤寒论》112方;卷十六至卷十八,采撷各家方论126首;卷十九至卷二十一,兼论妇人、小儿伤寒及疮疹等杂方;书末补列 伤寒十劝 等。宋代朱肱撰写的《类证活人书》禀承仲景学术之旨,海纳后世各家之论,辨病每倡导从经络循行部位释解六经证候,论治则侧重表里阴阳辨证,并在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上有独到见地。尤其对《伤寒论》整理和阐释贡献颇大。徐灵胎曾赞誉道: 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 《类证活人书》实为中医临证和基础研究的参考之书。
《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是《孔子家语》的全译全注本。此本以《四库全书》本《孔子家语》为底本,在译注时,参校《四部丛刊》本,及又见于《史记》、《礼记》等书的相关篇章。分段则据《四部丛刊》本。本书是在研究基础上撰成的,每篇提要精练概括,注释详尽准确,译文通俗流畅,前言也别有见地,是可读可参之书。
《彩图全解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彩 白金版)》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彩图全解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彩 白金版)》集“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是古代兵家行军作战的决胜宝典。它曾使历史多次被改写,并以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使无数政治家、企业家、军事家扬名于天下。 内容经典体例科学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书中增设了注释、译文、实用谋略等辅助性栏目,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深入体味作品的内涵,方便快捷地掌握原著精华。 图文全解好读好看 600余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座立体真实的历史博物馆,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孙子》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提出要“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孙子兵法》由孙武撰,曹操注,郭化若导读/今译。这本译注作品再版,希望能引起更多读者对军事研究的兴趣,关心国防现代化建设。以上对(《孙子》的初步介绍,粗浅不当之处,对今天新情况讲得不够、不对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类证活人书》卷幅亦多寡不一,常见21卷或22卷本,为伤寒类着作。卷一至卷十一,以问答为体例,论述经络、切脉、表里、阴阳,剖析伤寒的各种相类证候,畅发仲景之奥义;卷十二至卷十五,以方类证辨析《伤寒论》112方;卷十六至卷十八,采撷各家方论126首;卷十九至卷二十一,兼论妇人、小儿伤寒及疮疹等杂方;书末补列 伤寒十劝 等。宋代朱肱撰写的《类证活人书》禀承仲景学术之旨,海纳后世各家之论,辨病每倡导从经络循行部位释解六经证候,论治则侧重表里阴阳辨证,并在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上有独到见地。尤其对《伤寒论》整理和阐释贡献颇大。徐灵胎曾赞誉道: 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 《类证活人书》实为中医临证和基础研究的参考之书。
《漫画韩非子/漫画东方智慧系列》介绍的是韩非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主要有巧诈不如拙诚、老马识途、蚤虱之流、卫人嫁女、鲁人徒越、远水近火、为羿持靶、预兆、勇气的来源、虱子争猪、预留余地、王寿焚书、两张嘴巴的虫、伯乐教相马、立法如涧谷、非知难说之难、好心与坏心、人逐利而为、圣人没有耻辱、箕子的忧辱、宋人献玉、一鸣惊人、得胜之道、文王的手段、自胜者强等详细内容。《漫画韩非子/漫画东方智慧系列》以漫画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笔记体小说,具有极为丰富思想内容。该书画面简练,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充分显示了蔡志忠所独具的创作风格,是一本颇具投资价值的好书。
陆士仁(生卒年不详)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文近,号澄湖。诸生。活动于隆庆、万历间。其父为文征明弟子陆师道。士仁亦工书善画,笔法雅洁,大有父风,不失文征明遣意。
张道浚(生卒年不详)清代新安(今属安徽)人,寓居江苏常熟。字廷先,又字庭仙,号小颠。工诗,善鼓琴,擅书山水,兼长书竹。亦工书法,以二王为宗。有《鹤还堂集》。
《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季秋甘九戌刻,降著”,“扳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的一本文穰,全书22万余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稿,对道学、中医学、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医哲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
本书三个特点。是经典。人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90多年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一流学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书名下加波浪线(一)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
我国军事家几无不晓得孙子兵法那一本书,但墨翟的守城方法,似乎还未得到人们的十分注意。墨翟的时期,大约比孙武不过略后几十年。据墨子公输篇说,以技巧有名的公输般替楚困造成云梯,要来攻打宋国。
本书是明代戏曲家吕天成撰写的一部戏曲理论专著。作者仿效前人《诗品》、《词品》、《画品》等论著,对传奇作家作品作了品级分划和评题。收戏曲作者95人,著录传奇作品212种,除20种见于《永乐大典》及其他书目外,其余192种均为首次著录。这不仅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曲目史料,而且还有评语和论述,不乏真知灼见。凡是嘉靖以前的作者和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以后的作者和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分上、中、下三等。吕天成对传奇创作强调“事真”,但又“有意驾虚,不必与事实合”,人物情节允许艺术虚构,但需合乎情理。同时,对戏曲创作中的本色、当行等问题也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具有的借鉴作用。《曲品》明刻本已佚,乾隆杨志鸿钞本为今能见到的善本。199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吴书荫《曲品校注》最为完备,2006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