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我国*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明胡应麟说: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该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全书十五卷,详细记载了唐代科举制度及与此相关的遗闻琐事、文士风气,并保存了许多诗人别集中失载的断章零句,是后人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的重要参考书,极有资料价值。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对照《学津讨原》本补正文字出版,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此次以此本为底本,据《太平广记》、周勋初《唐语林校证》有关条目改正讹误。
本书是清代著名画家改琦所绘《红楼梦》人物肖像以及清代著名学者文人为《红楼梦》所作的题咏合璧而成。图文并茂、各领风骚,是有关《红楼梦》的图画、诗咏中*经典的一种,自光绪初年问世以来,被人们无数次地翻印,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原书四册,共绘制了五十幅,五十余人。为之题咏的共有张问陶、徐渭仁、吴荣光等名流。所题或诗或词,或一题或二题或三题不等。题词年代*早的是嘉庆二十一年( 1816)张问陶题的史湘云、碧痕、秦锺三幅,*晚的是王希廉及其妻周绮,时间在道光十九年(1839)。我社此次选用国图所藏原郑振铎藏光绪五年(1879)刻本为底本印成普及本,虽小却精,形神俱佳。
本书十二章,分别为惊艳、酬韵、目成、解围、赖婚、琴挑、传书、约会、拷红、送别、惊梦、团圆。每章为原作的一个核心关目,即情节转折之高潮。对《西厢记》 花间美人 般的优美清新的曲文,大率保留,同时加以解说注释,同时突出主要人物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的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帮助观众理解、感受古典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
《西厢记》的剧情梗概是:秀才张君瑞上京应试,路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偶遇寄居于寺中的前相国小姐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冲破礼教的束缚,月夜吟诗,弹琴达意。不料正在此时,贼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掠崔莺莺做压寨夫人。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嫁给谁。张君瑞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碓求救,围兵被解。可是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悔婚,让崔、张二人以兄妹称呼。崔、张又陷人无限痛苦之中。莺莺的丫环红娘出于义愤,帮他二人传递书简,崔、张终于冲破种种樊篱,私自结合。在事实面前,相国夫人被迫允婚,可又以 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 为由,逼迫张君瑞上京赴试。张君瑞不负众望,状元得第,衣锦归来,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豆棚闲话》这部小说集反映了明朝本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当时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这部话本小说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它扩展了话本的“入话”,一般写两三个小故事,互为辅垫,然后转入“正话”,连环相扣。每则故事都以在豆棚中说闲话开始,轮流叙说,篇末又回到豆棚作结,故名为《豆棚闲话》。《玉支玑》全称《新镌秘本批评玉支玑小传》,又名《双黄记》、《方正合传》。
《唐摭言》约成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九月之后至三年七月之前。全书十五卷,详细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与此相关的遗闻琐事、文士风习,并保存了许多诗人别集中失载的断章零句,是后人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的重要参考书,极有资料价值。书中有一部分故事被后世演为小说戏曲,如裴度还带、王勃滕王阁作赋、王播孤贫中举、孟浩然终身不遇、李白写《清平调》等。
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部以长卷形式描绘清初*国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佳作。在这一部长卷中,作者以讽刺而准确的笔法,精心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上描写了清代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章,以顶针的形式,将许多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来。由于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因而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典型性,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剖析的人物心理,无不具有真实的力量。
《山居新语·至正直记》收录《山居新语》、《至正直记》两部文言笔记小说。其中:《山居新语》,一名《山居新话》,元杨瑀著,李梦生校点。此书成于元末,是作者归老山中后所作,“皆记所见闻,多参以神怪之事,盖小说家言”(《四库总目提要》)。于当时朝廷异闻、文人逸事知之甚详,足资谈助。所记杭州事多为后世地方志书采纳。以《武林往哲遗著》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等本。《至正直记》,又名《静斋直记》、《静斋类稿》,元孔齐撰,庄葳、郭群一校点。全书四卷,元末避居四明(今浙江宁波)时所作,提供了不少有关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还记载了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逸闻轶事。以《粤雅堂丛书》本为底本。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 志人小说 ,主要记述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它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貌,所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因而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书本着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原则,节选了《世说新语》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汉末魏晋时代的风貌。
明朝崇祯末年,南方政治中心南京尚在战乱之外,复社骨干人物侯方域心仪秦淮名妓李香君,并题诗宫扇赠予香君,遂有朋友杨龙友为其牵线,使二人结合。事后,发现侯方域所出之资,乃明末阉党馀孽阮大铖所助,李香君大怒,方域也受其激励而严加拒绝,于是复社与马士英、阮大铖等结仇更深。此时,武昌总兵左良玉被迫移兵就食南京,引起南都恐慌。侯方域因与左良玉为世交,乃修书劝阻。不意阮大铖竟诬方域内通左氏,迫使方域投奔在扬州督师之史可法。李自成陷京师,崇祯皇帝自尽,马士英、阮大铖力主迎立福王朱由崧,并因迎立之功而把持南明朝政,遂大肆逼害复社诸人,并强迫李香君作漕抚田仰之妾。香君不从,撞柱伤额,血染方域所赠宫扇。杨龙友怜之,采摘盆花,扭汁点染,遂成 桃花扇 ,并由戏人苏昆生送于驻守黄河之侯方域。方域闻讯,恰
宋元话本确立了白话小说这一崭新的文体,奠定了明清小说辉煌成就的基础,从而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贵族文学统治文坛的一统天下,在中国文学史上次出现了大量市民文学作品。市民形象成为不少话本的主角,市民生活和情趣成为描写和肯定的对象。话本作者受实录观念影响较小,在故事的夸张、虚构、细节描写等方面比文言小说有很大突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宋元话本的出现,也是文学语言领域的一场革命,生动活泼的市民口语成为话本语言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融合一些文言成分,穿插一些诗词,形成新的白话文学语言。话本小说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长篇小说,突出地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表现的基本特色,这就是:通过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动态地表现人物,突出行动和对话,首尾完整,脉络分明。而
《朝野佥载·云溪友议》由唐·张鷟、范摅撰,恒鹤、阳羡生校点。其中《朝野佥载》记述唐代前期朝野遗事佚闻,尤以武后一朝事迹为多。举凡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等均有反映,暴露了“贿货纵横,赃污狼藉”的现实世相。另有治病医例、星相占卜、神灵怪异、文坛掌故等资料及琐闻碎语,皆有可观。至于谐噱荒怪纤悉胪载而失之于琐杂,则为后世垢病,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二就曾说:“《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媒语。”当然,以唐人记唐事,耳目所接,毕竟较近事实,故其所录亦为《资治通鉴》等史书所引用。 《云溪友议》,共六十五条,大抵记述唐开元以后文坛的逸事琐闻、诗歌本事,性质颇类孟棨所著《本事诗》。此书尤其引起后人注目的是这样几点:一是作者的生活年代与所记之事时间较为切近,“耳目所接,终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只言片语即可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是《世说新语》的注译,每一篇前都用一个简短的题解对该篇进行介绍。更注重对于涉及的历史事件、背景的说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人物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那个时代独特的时代风尚。
辽代小说,今仅见王鼎《焚椒录》一篇,记辽道宗皇后萧观音冤案及其诗文作品。金代志怪集,也仅存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其价值超过了《夷坚志》。周春《辽诗话》辑有一篇金代的笔记小说《染庄社记》,颇值珍视。 在宋元传奇衰落之后,明代创作有所复兴。瞿佑的《剪灯新话》以唐传奇笔法描摹新奇怪异之事,为《聊斋志异》之先河。继有《剪灯馀话》、《觅灯因话》之作。明传奇的特点是反映现实,有为而作,但多杂诗词,不免冗烦。 清初张潮辑《虞初新志》,收近百篇传奇小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志怪,使读者耳目一新;蒲松龄以其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妙笔生花的艺术,将我国传奇小说推上了*,以致出现了大量仿《聊斋》之作。 与《聊斋》立异的代表作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他不学唐传奇而力追晋宋,“尚质黜华,叙述雍容淡
《长生殿》是描写敷演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古典传奇戏曲名剧。戏剧作家洪升历经十年创作,三易其稿,“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与《桃花扇》为情初剧坛双璧。 戏剧在描写爱情趋于“坚贞专一”的同时,对唐明皇耽于淫乐、倦于政事,“驰了朝纲,占了情场”,将国家和百姓陷于苦难的深渊予以鞭挞。对权臣倾轧、官贵害民以无比痛恶,对无辜百姓以深切同情。并以其宏伟的场面、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曲辞、雅致的韵律,三百多年来久演不衰,流播民间,传布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