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研究/四库研究丛书》从图书整理的传统与四库馆的开设、四库馆人员的遴选及其特点、四库馆管理制度研究、四库馆内人数与人员设置比例、政治引导与学术影响乾隆、朱筠与四库馆和四库馆臣的学术共性等方面,论述了有关四库全书馆的流程、制度、人员等特点。总结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有利因素:乾隆皇帝的支持;四库馆充分发挥了总裁的作用;四库馆总纂官拥有很大的裁决权;库馆内有大批人才,分工明确合理;馆内资料丰富,馆臣重视实际调查。也指出了四库馆本身所固有的弊端:四库馆作为一个官方修书机构,始终都在考虑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以维护皇权为中心;急于成书;作为一个大型修书机构,要重视制度建设;四库馆臣间矛盾分争,给《四库全书》的纂修带来不良影响;馆臣在修书过程中,有大量的抄录官书现象。这些教训值得我们进一
被称为 汗牛充栋,文化渊薮 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工程浩大,机构庞杂,人员众多,除以刘统勋、于敏中等30人为正副总裁外,下设总篡外、总阅处和总校官等,据"《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清单"所载,有362人在与了编篡工作,而其中又以总篡官纪昀、陆锡熊、戴震为有力。《全库全书》是我国百科全书,文化长城《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丛书o清高宗弘历(1711年- -1799年) 敕辑。弘历曾数诏各省访书呈送京师,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设 四库全书馆"始修此书,至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综编抄录第1部,历时10年●此后又缮写7部,分磊于文渊、文源、文津、文翔、文汇、文宗、文澜7阁,现存文渊、文潮、文津、文澜4部,其余均毁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