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当今一种主导性的、全面覆盖性的文化景观,以及全球化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理论热点,近些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较为普遍的关注。本卷有意辑录新世纪以来围绕这一学术话题和理论问题所发表的重要论文,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国外视觉文化理论的译介、阐释;对现代、后现代视觉文化景观的研究与论述;图像社会的出现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以文学话语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冲突、挑战,以及所引发的理论思考;对视觉文化的人文性质、人文意义和伴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兴盛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研讨;最后,当然还包括不同学术观点和理论论说之间的重要论辩。
绍兴文理学院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本书呈现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制度建设、理论探索、经典案例等,记录了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经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先生主持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通论性经典专著。全书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十四个主题论述,半个世纪以来,历经多次重要编写修订,至今仍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为了推动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别推出“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丛书既引进国外力作,也出版我国学者的著述,还有中外专家的合力之作。读者既可以学习和借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的真知灼见,在领略我国学者和专家的新思维和新成果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各种文化交流的结晶。本套丛书对于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动力》为丛书的第四本。本书从“跨文化交际背景与介绍”、“文化与社会多元化实质的认识”、“跨文化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理解”、“文化适应与交际有效性:跨文化能力应用”、“跨文化交际产生社会影响的因素”五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的独特贡献在于两个方面: (1)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模式。不仅扩展了跨文化交际的内
本教材分上下两册,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共计选人《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采用分类方式编辑。本书为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