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一书为许地山的著作,书中的内容为许地山先生根据自身理解结合史实对道教史进行的研究,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
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所进行对中国教育改革试验——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一周年之际自编的一本文集。本书反应了他对中国教育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反传统,反洋化,却不简单的拒绝中西文化,而是主张在教育改造过程中要坚持“去”与“取”,不问“新”与“旧”、“中”与“西”,只问“适”与“不适”。同时也反应了他在此信条下对教育理论的倡导与实践。本书展示了陶行知的“所信”、“所行”、“所写”,是对20世纪中国教育影响至深至远的一本著作。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的文化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作者章建刚在国内文化体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也接触到很多生动的个案。《大众文化时代的创意表达》一书是作者在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对文化学科的理路构成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书中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对文化或艺术原创进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些是理论性的,另一些则是观察性的。收录的各篇文章聚焦于美术、音乐、舞蹈、非遗产品,以及建筑景观等文化艺术门类的鲜活创新。
《京剧之变迁》是系戏曲理论家齐如山的作品,是《京剧之变迁》与《清代皮簧名脚简述》《谈四脚》等三种作品的合集。 《京剧之变迁》系作者通过自身在梨园中的经历,总结其所知的戏班状况、京剧中角色的变化、梨园里的规矩等信息,集于一本书中。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以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净、丑、票友的顺序,分门别类介绍清代皮黄腔的戏曲名角。 《谈四脚》为作者漫谈谭叫天(谭鑫培)、陈德林、杨小楼和余叔岩。
18世纪末发端于德国,随后在欧洲各地出现的浪漫主义,是一次波及范围大,影响深远,其“余波”至今尚未停息的文化思潮。其波及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领域,席卷了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探讨的德国浪漫派,是这个思潮的源头,特指18世纪90年代至1850年前后由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等掀起,随后又有布伦塔诺、阿尼姆、克莱斯特、霍夫曼、艾兴多夫等大批作家参与的一场文学运动。 德国浪漫派对后世有着难以估量之影响,它不仅是现代派当中诸多流派之源,更在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论德国浪漫派》是自19世纪中叶“西学东渐”以来,我国学者系统研究德国浪漫派的第一部专著。不仅对德国浪漫派的形成历史研究得十分透彻,而且将德国浪漫派放入启蒙运动、德国古典文学,以及同时代的斯拉夫语世界的文学、英语
这是埃里克森学院创始人及院长,成果导向的教练模型创造者:玛丽莲·阿特金森经典著作。 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世界游戏都创造出了这种自内而外的、新生的、愿景驱动的潜能。用自内而外的方式,我们可以让生活向任意的方向去发展;用自内而外的方式,我们将创新性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文化中。在这里,我们使用的关键方法是以愿景、成果为导向的教练方式,这种方法如此温暖人心,以至于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建立自己主导的生命愿景。 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本书是陈平原关于自己“都市研究”的文章结集。虽然他自谦“创造无力”,但其对将城市作为学术话题,却是“提倡有心”。他围绕北京、西安、开封、香港等充满历史纠葛和文化积淀的城市,或追问鲁迅的西安之行为什么没有写出《杨贵妃》,或探究张长弓父子的开封书写,或揭示叶灵凤、李欧梵两代香港文化人士的悠扬记忆……总之,在论文衡史中纵论古今,在都市现状中建言献策,宏观中,颇见他奉行的“人间情怀”。
这是一本介绍地理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挑选合适的地理学大师讲授。在授课的过程中,听课人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任务”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听话”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万别错过了本书!
本书主要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从基础理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跨文化交流的适应与能力以及实践应用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并融入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观点,充分体现了跨文化交流的交叉学科特色。同时,书中结合了大量涉及外交与外事活动的案例分析,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讲解了《》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从富到强的创新过程,一是要强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二是要强在和谐发展的文化,三是要强在跨越发展的创新。科学基础,和谐文化,创新体系,是中国科学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创新意识形态的国家主流文化之核。支配当代世界财富中心转移的美国信息化与中国城市化两大核心事件的文化资本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