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中国社会》一书是1988年首次出版的,当时印了两万册,很快就销售一空。由于阴差错,这本书一直没有再印。这次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再版,我仅代表作者向天津古籍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权力支配社会在中国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形成了一套体制,也形成一种文化心态。我们要从这种体制和心态中走出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走出来,首先要正视历史,确定历史转变的起点。我们经常说要了解和熟悉国情,而历史就是国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这本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本国情备忘录。欲了解中国国情者,应该翻阅一下本书!
现代人往往忘记了:我们是生活在“虎文化圈”中。早在史前石器时代,中国便有以各种动物做图腾标志的部族,其中包括虎图腾部族。在漫长的时间中,部族进行迁移、冲突与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虎龙合一的新文化。河南濮阳出土、兼具虎龙图形的古墓葬,见证了这段距今约六千年的远古历史。虎与龙的崇拜并行不衰,直到秦、汉建立统一帝国后,龙正式成为君王权力的象征。此后,“龙显于天,虎隐于地”;在龙文化高张的权势下,虎悄然遁隐入民间,成为平民大众的保护神并化身千万、继续流传。 中国人历来尊重生命、爱惜孩子,于是,走入民间的老虎俨然成了庇佑儿童的神明。千百年来,老虎造型经无数母亲的巧手制作成虎头帽、虎围涎、虎肚兜、虎手套、虎鞋……将孩子从头到脚用“老虎”保护起来。如此的中国孩子,怎能不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
《士与中国文化》是文史哲学生的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经典书。《士与中国文化》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把“士”看作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相对的“未定项”——即承认“士”有社会属性但并非完全不能者。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一再地自己的限制,则正是凭借着此一“未定项”。《士与中国文化》在修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四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