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勤斋:乾隆皇帝的视觉幻象》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倦勤斋。倦勤斋,是乾隆当太上皇以后的住所,建筑装修、器物等都极尽精美,是乾隆时期物质文明峰的体现。不过乾隆做了太上皇后并没有真正地交出手中的权力,所以也并未在这里居住,更多时间这里成为他听戏消遣的场所。作者祝勇通过对倦勤斋的描写,揭示了在乾隆盛世景象背后,潜伏的巨大危机。
《昭仁殿: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昭仁殿。昭仁殿始建于明代,为乾清宫东侧小殿。作品即以昭仁殿为背景,通过描写吴三桂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他和康熙、地方和朝廷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了集权主义制度。在作者眼中,集权主义是历史自然选择的结果,存在即合理,不能进行简单的是非评价,要放在历史的环境中,以历史的眼光去看。
《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是"故宫秘境文丛"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隐秘角落"之一--武英殿。这座宫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武英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馆,但除了举办书画展览,平时并不开放,只能透过武英门,窥见它武英的一角。作者祝勇从历史与艺术结合的角度来描写武英殿,使读者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一个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武英殿。
《文渊阁:文人的骨头》是 故宫秘境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描写了故宫的 隐秘角落 之一 文渊阁。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清宫藏书楼。书中,作者祝勇化身为 历史侦探 ,引领着读者开始一场《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寻踪之旅。通过对《四库全书》跌宕起伏的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华民族文明命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特点。
本书分设十个专题:“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公民意识,理性精神,质疑能力,悲悯情怀,回到常识,坚守良知,拒绝遗忘,审美人生”,精选了近百篇经典杂文。它着眼的不仅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十种能力,而且这些能力
《中国人的规矩》由刘一达著
宗泽(1060年1月20日 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元祐六年(1091)进士。元祐八年(1093)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政和五年(1115),升登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因事被贬提举鸿庆宫,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宗泽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不久,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师。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十三战皆胜。 建炎元年(1127)六月,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
《旺铺办公室风水宝典》除介绍了商业风水的基本知识外,还详尽地阐述了商业空间的环境与选址风水,外局与内局风水,色彩与照明风水等内容,全方位地介绍了商场、酒楼、茶馆、酒吧、KTV、夜总会、休闲生活馆等不同类型商业空间的风水装修知识,并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的实例。
阉割美国太不幽默了,让我们它。对美国,我们不是“治疗”,我们是“治疗”。是用使美国的方法,治疗美国“强阳不倒”的绝症。美国的绝症很邪门儿,它得了“政治上的强阳不倒”,世界和它自己。美国曾经安分过、曾经有钱过,但是今天它变了,它变得鸭霸四海、狂吃八方,债台高筑之下,它的政府,每花一美元,其中四角一分是借来的;它的人民呢,一美元当十美元大花特花、虚掷浪费。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金总数,比在美国本土还多得多,这就是说,美国在用印钞机吃世界,一张百元美钞的印刷费只要两分钱,一张张印出来,全世界都被它偷吃了。 美国变了,美国是他国的、是人类的噩梦、是世界的狰狞。美国动用排山倒海的软实力载歌载舞,在欢乐中使我们向往它,淡化它的恶形恶状。我们曾经向往过,但是,我们必须觉悟了。我们用这本书,
《给理想一点时间:精选集(五周年精华版)》从2011年出版至今,由凤凰网博报的年度文集出版了五集,也了五年。读多家杂文,免受一家左右,自是有益。很多青年读者因此书而延展了阅读面,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考维度,从这博采众长的“百花蜜”中汲取到了多种营养,令人欣慰。在《给理想一点时间:精选集(五周年精华版)》出版五周年之际,凤凰博报奉上本系列书的五年来的精华荟萃版,精彩纷呈,阅读快感不断。一本在手,浓缩领略“理想”系列书风采。作为“给理想一点时间”系列书的一本,愿能结识更多有缘人、同路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