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思想研究》是国际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先生的重要新作, 跨文化研究 丛书中的代表性成果。本书包括四个部分:一,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二,依靠汉字文言靠关系划分古代历史分期;三,用整体观点考察中国思想的特殊性;四,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礼治 的特别考察。作者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对汉字的书写和应用,是中国文化思想产生和发挥影响的背景。由于汉字的生成(造字系统)主要靠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国的文化思想也就具有同源相生、自成一体的特点,与西方文化思想是根本不相干,也不相同的。所以,要用中国的材料来研究中国的思想,不要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很多西方学者,包括近现代很多中国学者,都在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这是错误的。本书概要地选取了甲骨文占卜、易经象数、中
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有关古都西安的著述很多,但系统地编著一部大型丛书,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却是首次。我有幸在西安工作十多年,西安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丰厚,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
本丛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著的选编,分别考察了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对人类政治伦理生活和社会理想的影响,大体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今天的学人加以阐释,体现时代性,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料。本书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的第八册。《养生有道》,编撰者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张应超研究员。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尊重生命成为中国医药学和养生学的核心观念。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个人的修养功夫有关,重视德行,知足常乐,淡泊宁静,养气保神,注重饮食起居,导引按摩,从而使养生成为身体与精神相协调的具体行动。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学术大师,他一生都在读书治学。所幸,季羡林先生也写了大量的读书治学方面的文章,将他所知道的读书治学经验分享给读者。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读书、治学以及他介绍学术前辈治学经验的文章,对于广大学生和学者,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婚姻”一词早在《诗经》里便已出现,意指嫁娶,代表了夫妻双方,在商朝也出现了“家”的概念。我国的先民经历了群婚到对偶婚的阶段,经历了无家到有家的过程。从原初的掠夺婚、买卖婚到一夫一妻多妾制,逐步完善了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其中的贞节观和婚恋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体现着不同时期的正统思想。
蒙学 又称 蒙馆 ,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授的内容主要有识字、写字、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四书》以及《苍颉篇》、《千家诗》、《幼学琼林》、《格诗联璧》、《龙文鞭影》、《弟子夫》、《女儿经》、《增广贤文》等等。这些蒙学读物经过上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时间检验,有些已消亡,有些则流传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用今天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读物,其中不乏封建落后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则积极向上,劝人行善积德,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为便于今天的读者了解这些蒙学读物,我们精选了六种加以注释。它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合称《蒙学六种》。
本书是一套通透而睿智、优美而易懂、切实而有利今用的国学读本,每一种皆为学术根底深厚并富有识见才情的学者原创,历时四年,五易其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极便阅读和教学,是目前国学普及读本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在国学读本汗牛充栋、精芜并存的海洋中尤显独特与珍贵。 其中主要作者黎孟德教授,是国学大师屈守元先生高足、当代极富才艺的学者之一,其沉潜国学之深广,解说作品之精辟,诚为读者不可多得的良师;李尚信先生,师从当代巨懦刘大钧先生,是*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对《周易》卦序的研究是 迄今为止 好的两个推导方法 之一;谢正强博士,大学阶段接受化学科学方法训练,后转人道家道教研究,践行道家修身养性之道,理法并重,推崇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养心养性的自
《读库》为“京城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本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本书收录文作《可可西里》、《理想者袁庚》、《金门今昔》、《金门·岛乡显形》、《绿色巨人》、《世界杯野史》、《乱世凌霄》、《德性》、《仓皇时世的阴谋与爱情》、《苦戏》。
这不是一本骂中国人的书。身为中国人,专门骂中国人,就算写得十分精彩,毕竟“灭自己人的威风”,何必?骂到后代子孙失去了信心,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也不是一本捧中国人的书。自己捧自己,等于“往自己脸上贴金”,并没有实质意义。捧得后代子孙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眼高手低,亦是枉然! 我们所做的,只是描述、分析中国人。不敢说什么“客观”,至少保持相当“忠实”。中国人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骂的人写来写去,都只写到中国人的皮毛,并没有伤害到躯体。捧的人费尽口舌,不过是锦上添花,好像也没有让中国人格外光彩。 骂也好、棒也好,中国人几千年来,永远还是中国人! 说中国人改变了,似乎没有。我们不是常说中国人不改农业社会的习性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什么办法呢? 说中国人没有改变,好像
本书系“百年国学经典选刊”丛书之一种,收录章太炎先生国学论著二种:《国学概论》《国学讲演录》。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究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 《国学讲演录》是章太炎先生的国学讲演录,内容包括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略说和文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国学门类的基本知识,见解独到,鞭辟入里,是登堂入室的*指引。 《国学概论》和《国学讲演录》,均为章太炎先生晚年讲授国学的成熟之论。全书文字浅显易懂,旁征博引,既接地气,又不失高雅,堪称国学
站在北方寒冷的荒原尽头,我与一个狼的故事不期而遇。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平常的故事,可是,我一步迈进故事中去,才发现东北的荒原和狼已成为人类生存背景的重要部分。那是一个让人深深震撼和感动的故事。在这里生命和自然紧紧地依赖着,勾成一个生存整体。 多少年来,在我迈开双脚寻觅北方的岁月中,曾经被无数个故事所打动,但是,次被这个故事所带来的恐惧所震惊,对一切生命而言,大东北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神往的;那一群奔跑在北方荒野上的狼将让人久久不忘……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闻一多认为,《庄子》“竟是清谈家的灵感的泉源”。庄子思想的超然和充盈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富足与强健。本书以庄子的视角看待现代人的生活,以庄子的“无为”智慧解读和阐释都市人的生存哲学,从心灵情感的角度回答“如何生活”与“怎么生活得更好”的问题,使迷茫于利益纷争漩涡中的人们的心灵找到归依和平衡。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即五四时期)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出版后,立即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引起轰动,各种报刊纷纷摘录和译载。很快,德文译本(1916年)、法文译本及日文译本也相继问世。 本书中文版初版于1996年,至今已是第三版。译者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核校、修改与润色。为了准确地再现原作风格,译者对有关部分还进行了补译或重译。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辜鸿铭其人其事,译者还特别增附了众多名家记叙辜鸿铭的文章。
实地踏访西27位世界文化名人的诞生地、故居、墓地等的游记。结合遗迹遗物,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有关世界文化名人的生平简历、工作生活环境及其作品创作的某些细节。每篇文章末尾附有一份详细的“旅游资料”,上有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及开放时间等。图片清晰优美,文字平实隽永,集知识性、资料性与导游、收藏等功能于一体,是一部洞窥有关世界文化名人私秘世界的高品位通俗读物。
我们秉着北大“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收录了一部分先哲、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通过这些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等方面的精彩演讲,为我们展示北大追求自由、探索真知的传统,展示北大高扬科学民主精神以及它对社会改造的参与意识。
冯友兰1924年写成的《人生哲学》一书,融会中国传统哲学与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之见解,提出“中道”的人生观。 本书阐释的是一种独特而圆润的人生哲学——在统揽古今中外各种人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认为较正确的人生哲学。本书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中西简明哲学史,以人生哲学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古典哲学以及欧美现代哲学等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本书是专栏作家韩松落的娱乐随笔,时间跨度为2008年到2012年,对“门”、莫少聪吸毒事件、贾宏声去世、王菲复出、王晶北上、李宇春崛起等重大娱乐事件,进行了描述和评点。文章当时发表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周刊》、《新闻晨报》、《南都娱乐周刊》、《GQ》、《瑞丽》等报刊杂志上,许多句子和段落,被读者摘取在博客和微博上,有广泛影响。 书分五辑,分别是《浮世》、《浮生》、《浮情》、《浮花》、《浮光》,对娱乐圈世事、娱乐圈沉浮、娱乐圈情感、娱乐圈女性生活,以及电影现象,进行了剖析。 颜峻认为:“他的文字,看起来细腻,但更准确地说,是他眼毒心静。他躲在窗后,看路人的发梢,那上面粘着的灰尘、昨夜的噩梦、梦里的血腥和酱油味、气息深处的脉搏、一息尚存的希望……眼毒的人通常心静,因为与世事有距离。而心静
为百年中国把脉。20世纪中国文学的魂魄,就是用白话表达的种种来自民间的声音。本书分为编,分别是“百年激荡”、“民间生活”、“学问精魂”、“汉语家园”。从思想史的角度纵向编排经典文本,意图浓缩重现百年中国的社会风云。把文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按平行的多个主题横向编排有原创意义的作品。汇集了见解独到的当代学者的文化随笔,辑录了台湾和海外中文名家的诗文,以利学生拓展视野,改造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