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思想研究》是国际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先生的重要新作, 跨文化研究 丛书中的代表性成果。本书包括四个部分:一,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二,依靠汉字文言靠关系划分古代历史分期;三,用整体观点考察中国思想的特殊性;四,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礼治 的特别考察。作者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对汉字的书写和应用,是中国文化思想产生和发挥影响的背景。由于汉字的生成(造字系统)主要靠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国的文化思想也就具有同源相生、自成一体的特点,与西方文化思想是根本不相干,也不相同的。所以,要用中国的材料来研究中国的思想,不要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很多西方学者,包括近现代很多中国学者,都在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这是错误的。本书概要地选取了甲骨文占卜、易经象数、中
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有关古都西安的著述很多,但系统地编著一部大型丛书,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却是首次。我有幸在西安工作十多年,西安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丰厚,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
本丛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著的选编,分别考察了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对人类政治伦理生活和社会理想的影响,大体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今天的学人加以阐释,体现时代性,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料。本书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的第八册。《养生有道》,编撰者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张应超研究员。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尊重生命成为中国医药学和养生学的核心观念。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个人的修养功夫有关,重视德行,知足常乐,淡泊宁静,养气保神,注重饮食起居,导引按摩,从而使养生成为身体与精神相协调的具体行动。
本书是一套通透而睿智、优美而易懂、切实而有利今用的国学读本,每一种皆为学术根底深厚并富有识见才情的学者原创,历时四年,五易其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极便阅读和教学,是目前国学普及读本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在国学读本汗牛充栋、精芜并存的海洋中尤显独特与珍贵。 其中主要作者黎孟德教授,是国学大师屈守元先生高足、当代极富才艺的学者之一,其沉潜国学之深广,解说作品之精辟,诚为读者不可多得的良师;李尚信先生,师从当代巨懦刘大钧先生,是*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对《周易》卦序的研究是 迄今为止 好的两个推导方法 之一;谢正强博士,大学阶段接受化学科学方法训练,后转人道家道教研究,践行道家修身养性之道,理法并重,推崇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养心养性的自
《信睿》7-8月号封面主题为“表演社会”,作者郭小聪\沈双\梁文道\张天蔚\柯裕芬\讴歌等,各自从不同的视角表达了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仪式和表演机现象与机制的看法。
《孔庙史话》内容简介:孔庙,又称夫子庙,是为纪念孔子而设立的庙堂。自孔子殁后,孔庙首先出现于孔子故里(今山东曲阜市),而后渐渐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东北亚、东亚及东南亚诸国,并由此而形成“孔庙文化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问的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作。李毓秀,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人,字子潜,一生教学。《训蒙文》是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本儿童蒙学读物。后来,乾隆年间的贾存仁先生对此作了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这本书是教导为人子弟者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启蒙教材。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国学概论》是根据1922年章太炎在上海的公开讲学记录而成的。
《历史聚焦》是一套新颖的历史文化小丛书。它受启发于画家与摄影家的取景聚焦。焦点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时段,如同人物瞬间富于表现力的神情,虽然只是历史的瞬间,却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适宜的景深中,包涵着立体感的深层义蕴。 在体例上,该丛书策划了“焦点回放”、“焦点透析”、“焦点总评 ”的基本构架,对各焦点的叙评,繁花纷呈,各极其致。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就中国文化的整体态势而言,先秦是一个黄金时代。诸子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对宇宙、社会、政治、人性、教育、科学、军事、逻辑等诸多领域,作了深入的探讨。他们以另开生面的创新精神,超截止同时代人的睿智卓识,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他们之间的热烈争辩,形成了令人关注而又向往的百家争鸣的格局。儒、道、墨、法、阴、阳、名、杂等各家,以及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兵家与《周易》,是形成百家争鸣的主要因素。本书在介绍这些学派的基本内容时,融入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并对诸子百家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一部篇幅不多但涵盖量大,讲述古代又贯通当今,能用少量时间就可大致了解诸子百家的雅俗共赏的佳作。
本丛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著的选编,分别考察了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对人类政治伦理生活和社会理想的影响,大体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今天的学人加以阐释,体现时代性,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料。 《天人之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由郭荣芳、许宁编撰,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的册。《天人之际》,编撰者是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许宁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郭荣芳。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国学术文化中对于“天人之际”的艰苦探索,成为探讨个体生命价值及其与自然及社会联结的理论基石。“天人之际”不仅包括“天人合一”的观念。而且包括“天人相分”“天人交胜”的认识,它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怎样才能达到和谐的
《钱文忠品读人与城》是由之前出版过的《钱文忠说即墨》、《班墨传奇》和《圣医李时珍》集结而成。在《钱文忠品读人与城》中,钱文忠教授主要为我们解读了鲁班、墨子、李时珍这三个人的传奇故事,并对即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进行了品评,既有对历史名人的解读,又有对历史名称的品评,所以取名为“钱文忠品读人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