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 书读完了 读什么书; 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 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 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本书的核心任务和主要目标,总结起来就是为了解释如下问题: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女性、女性与劳动是如何被描绘与诉说的? 作者选取了《冰雪奇缘》《狼的孩子雨和雪》《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风之谷》《逃避可耻但有用》《新世纪福音战士EVA》《星际穿越》《消失的爱人》《辉夜姬物语》等多部红极一时的文艺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中泛滥于大众文化之间的战斗少女形象,以一种跳跃式思维,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个个问题点进行创造性的联结和抽丝剥茧的分析。这些问题点包含但不限于:胜者组与败者组的形象对立,桑德伯格所代表的企业女权主义,爱之共同体,承认与再分配,多元文化主义,依存劳动有偿化,母亲缺位的理想模式,新自由主义,技术与自然的解构,被隐藏的劳动,主妇的没落 而这些小问题点的个个击破,最终指向一个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这是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本书收录了王志纲2019-2020年发表在正和岛微信号上的14篇论述中国地域、人文、历史及现状的系列文章,包括武汉、陕西、广东、山东、浙江、安徽、浙江等省市地区,见解独到,内容新颖,大气磅礴。本书内容力透纸背,是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你是否曾流连过古玩市场,对一片破碎的青花碎片逐渐痴迷?又或者,你去了故宫的陶瓷馆,沦陷于三十五万件陶瓷珍品中无法自拔。也许这些都没有,但是在你的一日三餐与烹茶小饮中渐渐中了器具的毒,不斗茶也不斗饭,但是只是入手几件仿宋瓷的小器,就能让你高兴一整年。要知道爱陶瓷的人朝朝不尽,瓷器写就的历史车轮滚滚不休,所以对于瓷器的喜好,无需羞愧,打开此书,让我们从青花开始,跨越千年的隔绝,去做一次触摸中国瓷器的逆时光旅行。
伊格尔顿在本书中探讨了现代社会自启蒙运动至今面对信仰危机的种种应对方式及其困难,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理性主义、唯心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一系列理论流派的思想家们为提供超验的替代形式做出的努力。广义的文化在这些替代品中最为有力,然而传统信仰依然难以被彻底取代,而且始终是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者强调无神论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它总要承担时代具体的意识形态任务。在本书中伊格尔顿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下精神生活源流的重要参考和风趣解说。
《异端人物》 一本集辛辣评论与深刻见解于一身的人物评介集。作者伊格尔顿,一位剧作家、文学理论家、莎士比亚作品的杰出分析家,以及后现代主义的 祸害 ,以好辩和智慧著称。在这本书中,他不仅评介了西方一流的作家和思想家,如王尔德、叶芝、维特根斯坦、以赛亚 伯林等,更以其标志性的幽默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理论和政治的生动图景。 伊格尔顿的评论技巧令人瞩目,他不满足于表面的评估,而是深入挖掘每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主题,以尖锐的文风和敏捷的才思,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西方重要作家和作品的独到视角。在这本书中,他与斯坦利 费什、斯皮瓦克、齐泽克、萨义德乃至大卫 贝克汉姆等等 异端人物 逐一过招,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学探秘。
吕叔湘先生学兼中西,文章一流。作为语言学家、老资格的教师和编辑,他对学文、作文与 咬文 之道卓有心得的。本书从其一生著述中精选出有关读书、作文、治学、处世的文章四十余篇,分 书太多了 语文常谈 论学忆往 三辑。文章覆盖他一生各时期,展现了他多姿多彩的思想谱系。杂文也好,咬嚼文字也好,回忆故人往事也好,这些文章都贯穿着吕叔湘文字不变的清淡风格,节制,却也有张有弛。 读书如做事,宜节制,勿过度 这种宽容节制的人生哲学对于现在的人们不失为一味清凉剂。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批判旧的思想,开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倡导文学改良、整理国故、民主与人自由、科学与实验精神、新学术新思想等方面有很多创获,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工业先导范旭东成功启示录》是国内外首次正式出版的范旭东史料文献。她是一本范旭东语录的选编,是尝试阐述范先生的精神,主要包括范先生在科学、创业、经营战略、管理、技术创新、道德、人生观、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是范先生之企业家精神的体现。黄守愚费时5年,从大量的史料里面选取1000多条范旭东的语录,分作9个门类,44种属。《工业先导范旭东成功启示录》卷为仁爱之心,引述范旭东先生爱国家、社会、人民、人类的语录。第二卷为经世之学,引述范旭东先生讲求经世利民之道的学问的语录。第三卷为致用之术,引述范旭东先生讲求实用之法术势的语录。第四卷为觉民之行,引述范旭东先生讲求开启民智、转入现代的语录。第五卷为务本之乐,引述范旭东先生在当时语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化工建设、企业经营之人生态度的语录。第六卷
《书读完了(增订版)(精)》作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文房四宝不但是中国文人的书写工具,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人与文房四宝须臾不可分离,对于中国文人来说,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 。我们追随历史的足迹,探寻笔墨纸砚的前世今生、了解还淳返古的制作技艺,领略独有千秋的笔墨纸砚;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回味中国古代文人的奇闻轶事,窥探文房四宝的现状以及未来之路。
继往以开来,承古以强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如何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书选录自先秦至近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献五十六部(篇),精选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精华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既有最近出土不太为人所熟悉的珍贵文献,更有历代传诵不衰的传世名篇。注意突出哲学智慧,兼顾文史各个方面,尽可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向读者介绍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碧山15》 食物续 卷,是特地为呼应和记录2020年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而设定的。其中的文章,既有历史学博士对中国历史时期饥荒现象的考述,又有疫情最严峻时期不同地方的日常食物感知记录。 食之道 卷,从不同角度论证和劝说 弃肉食素 。 食之美 卷,以艺术的手法表现食物以及进食这些最普通平常之物的内涵。 食之运动 卷,展示人对于食物的改变。 歌与影 卷,以歌谣与影片的形式,提示了其中涉及的食物,以引起人们的思考。 社会介入性艺术 卷,呈现艺术家李牧返回故乡仇庄的在地实践。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对《碧山》杂志书和碧山乡建长期关注而养成的读者群体,热爱生活、热爱食物,关注环境和后疫情时代社会问题的知识群体,以及乡村建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和对乡村生活感兴趣的年轻文艺群体。
收录张旭东自1988年以来的电影研究和批评文章。作者主要关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崛起的 中国新电影 ,自这一时代,中国电影开始审视自身历史,盘点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源,探索审美突破的策略,努力学习崭新的 现代世界电影语言 ,以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并 走向世界 。 张旭东在书中主要以 第五代 电影为主要分析对象,对《红高粱》《孩子王》《秋菊打官司》《芙蓉镇》等名家名作,以及以贾樟柯代表的 第六代 导演作品的叙事解析和批评阐释,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探讨历史如何在荧幕上再度呈现,第五、第六代导演在海外与在国内民族文化图景中的位置,以及电影现代主义在社会与意识变革舞台上的位置,等等。
本书试图立足于英国汉学发展的原典文献和19 20世纪中英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以年谱编撰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梳理及考察英国汉学三大家翟理斯、阿瑟 韦利、大卫 霍克思,在汉学翻译、汉学研究及汉学教学诸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展示三大汉学家毕生孜孜不倦的汉学活动及其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的巨大媒介作用,并突出他们在传播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重大成就。
《海派》由近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大家陈子善教授主编,为以“海派”命名的雅俗共赏的海派文化专题读物。 主要内容涵盖:1)名家“日记与书信”,通过名人的信札或明信片,真实再现当时社会背景与作者境况,可读性及文献价值极大。2)“名家”话题或口述实录,再现早期的往事以及专题轶事等。3)专题研究,披露早期事件的真相,以进一步还原历史。4)对影像深度解读,或近代史料的近期新披露以及当代文化的思考等。内容原则上以名家撰写为主,文章原创“首发”,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旨在进一步助力海派文化的弘扬与研究。
《中华文化元素丛书》之一。节气时令是与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它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该书详细地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发生演变过程,及其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生的重要影响,深刻揭示了 节气 这一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熊猫在蓝色星球的第一次漫步,是在遥远的800万年前;人类第一次清晰地听到大熊猫的脚步声,是在1869年乍暖还寒的早春。从大熊猫出现在人类面前的那一刻起,它的“食色性也”就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眼光。100多年过去了,大熊猫依然是让人着迷。大熊猫似乎没有过去,因为我们不知道“它是谁”,有人梳理出了大熊猫从古到今的几十个名称,但哪一个是“大熊猫”?大熊猫又往哪里去? 虽然从“濒危”降到“易危”,但野外大熊猫的数量依然少得可怜我们试图揭开大熊猫身上的神秘面纱,让大熊猫永远和人类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