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性格杂谈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朝野上下,都留心于中国的调查研究。军阀们根据几十年调查研究的结果,自觉对中国有了把握,于是继 九一八 之后,在一九三七年,陆军的作战参谋们认定 只要在华北挑发一个事件,借口派三师人到华北,宋哲元便一定会完全倒在我们(日本)这一方面来,蒋介石那时只好接受我们的条件,跟着我们一路走 。于是决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但结果:宋哲元并没有倒向日本,而国民政府却坚持了八年抗战,日本终至势穷力屈,到现在才托世界两大矛盾对立之福,开始商谈恢复主权的和约。曾经参加那次内幕的一位比较富有良识的日本军人向我叹息地说: 他们(军阀)自己觉得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却没有真正摸清中国民族性格的皮毛。后来松本大将在香港招待中国记者,强调中日亲善。中国记者答复说:你们日本人在
本书对《二曲集》中《四书反身录》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李二曲(1627 1705)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哲学家,名顒,字中孚,号二曲,陕西周至人。家贫,借书苦学,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四书反身录》是明末清初大儒李二曲的代表作,李二曲融合心学、理学,对儒家 四书 做了选讲。本书是对李二曲《四书反身录》的逐句讲解,并涉及阳明心学、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及现实意义。
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 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 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 小品文格调清雅闲适,是对于生活中那些美好事物的描写和思考,抑或是以美的文字对于平凡生活的演绎和诠释,让人超越世俗的纷攘,使日常生活成为诗意融融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慰藉,所谓 寐得之醒焉,倦得之舒焉,愠得之喜焉,暇得之销日焉 ,只求 一晌之欢也,而非千秋之志也 。小品文就是 闲人 于 闲日 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 几许
《数字文化》是法国知名学者多米尼克·卡尔东的集大成之作,是其20多年潜心钻研互联网的结晶。 2016年,卡尔东接替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出任巴黎政治大学媒体实验室(Médialab)主任一职。先后出版《互联网民主》《何为数字劳工》《算法的梦想》等多部力作,《数字文化》于2019年由法国知名的巴黎政治大学出版社出版,甫一出版即获如潮好评。 本书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和网络普及以来人类经历的技术变革中的重要事件,内容涉及对公共空间的解释、算法和搜索引擎对消费者的影响、数字经济催生的新经济形态以及数字文化造成的社会治理问题等等。 本书是在数字技术的反乌托邦时代与读者见面的,代表了一位优秀的法国学者对数字技术的深刻反思。本书所呈现的,是一名社会学、政治学兼传播学学者对数
本书一部从大传统多维视角解读儒家*经《论语》的学术著作,由我国文学人类学派领军学者叶舒宪和萧兵合著。以《论语》为研究对象,使用文化人类学的多维研究方法,在大传统视野下提出了一些解读《论语》的新认识和新思路。 导论 部分通过训释 学 与 习 、 论 与 语 、 觉 与 效 、 仁 与 智 、 礼 与 体 、 政 与 名 等核心概念,提出有关《论语》与华夏口传文化渊源的关系、儒家的神话学等新颖观念,发掘孔子思想的精华。 本论 部分围绕一系列从《论语》生发出的问题作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如: 仁 属于 爱感文化 ,却又不是 爱人民 爱一切人 ; 民本 不同于 人本 ,二者却可以相结合; 中 意味着人 攻治 而不是 攻灭 异端; 礼 来源于 两种生产 的分类、分食、分工和分配,成为社会秩序、行为规范、 艺术生存 的集萃,并且异化为思想和行为的 桎梏
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 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 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 小品文格调清雅闲适,是对于生活中那些美好事物的描写和思考,抑或是以美的文字对于平凡生活的演绎和诠释,让人超越世俗的纷攘,使日常生活成为诗意融融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慰藉,所谓 寐得之醒焉,倦得之舒焉,愠得之喜焉,暇得之销日焉 ,只求 一晌之欢也,而非千秋之志也 。小品文就是 闲人 于 闲日 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 几
本书是2023年上海市规划部门在10年后第二次组织全市乡村风貌普查调研的工作成果。调研普查工作由上海规划院)牵头,同济规划、浦东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四家规划设计院,中建上海院、华东院、上海院、同济建筑院四家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三家高校,一家测绘院,以及乡村规划师,共计280余人参加。本卷为丛书的第10卷,崇明卷。崇明的成陆时间较晚,作为农垦基地形成独特的乡村风貌。作者以商贸古镇、农场聚落、田园村落三种类型总结崇明的乡村风貌,分别介绍历史演变过程、聚落空间组织形态、文物古迹与民居、独特的物产,并详细介绍了典型风貌的村落,共计20个村落。篇末介绍崇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未来崇明区乡村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文艺与城市呈现了互动共生的新面貌。本书是2019年北京文艺论坛的论文集,此论坛以 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的北京文艺 为主题,重点探讨诸如怀旧风、声音景观、心灵视野与城市想象的关联等命题,收录了诸多文笔优秀、内容深刻的作品。 书中所收录的文章,作者多为文学、戏剧、影视、美术、杂技等行业的研究者、创作者以及知名作家、学者,内容包括北京文学七十年的贡献,城市想象的多重维度,城市书写的谱系与向度,北京戏剧、戏曲七十年历程与创新,等等。 本书另收有 2019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研讨班 的相关文章,侧重探索文艺评论与城市文化建构的关联。
“文化迁变”是指同时对一些不同的国家空间及它们的共同要素进行讨论。它意在强调往往由于对身份认同的寻求而被忽略的文化交融的不同形式。身份认同自然地掩盖了文化交融现象,但也正是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不同的身份得以产生。 本书主要从学术、移民、记忆研究、种族融合、感觉、文学等文化研究领域探讨法德之间从18世纪中叶起至现代的文化迁变过程。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文化迁变引入了新的视域和方法,超越传统的比较史研究对史料的经验性堆叠,更强调对史料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对已然缺失的双方共同基础进行重建。
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行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
全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导言《重述土地的故事》是对美国自然文学的概念、渊源、发展过程及现状的简述。章《植根于新大陆的美国神话》,追溯了美国自然文学的渊源。通过对17、18世纪几痊早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评述,表明在这一阶段产生了美国自然文学的主题、文体和风格的奠基人。第二章《闪烁于自然之中的精神殿堂》,以美国19世纪哈德逊画派的奠基人托马斯·科尔和超验主义作家R·W·爱默生为线索,论证19世纪出现了美国自然文学的思想和内涵的奠基人。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