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正沿着各执一端的两极发展。 仅仅二十多年时间,中国书法界已经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观念过程。然而作为不断异化、成为时尚的泛文化流行艺术的一端,除了日益走向边缘之外,到底能给书法带来什么?而且,回避躲闪的所谓创新法则在永无休止的新潮面前,还有多少空间?当人们将反省的视角转向另一端时,便会不无发现地看到,依然有人坚守着传统的阵地,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深植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沉寂而又勤奋地前行着。 近日,吴建贤新作楷书《三字经》,对于上述问题,深有触动,并有所感悟。盖世间万事,弃远求近,趋乐避苦,均属社会普遍心理;能够以身犯险,置易就难者,百不及一也。所以自古以来学书者不可胜数,脱颖而出者寥寥无几:如果更进一步,推求在书法史上挺挺独立,旧然超群者万万之中一二人而已。
《中国美术百家:一空山人》收录了一空山人近年来创作的绘画作品60余幅,包括《太湖组画》、《东山太湖有此景》、《莫高窟印象》、《秋山读老庄》、《流水绕孤村》、《荷塘清趣》、《多少楼台烟雨中》、《市井小趣》、《幽人独来往》等,此外还收录了朱新建、钱绍武、梅墨生等撰写的评论,对于读者理解画家的作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