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玩月亮》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入选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走月亮》以及其他名篇《玩月亮》《我和乌丽娜》等。作家以“快乐与自然”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其散文优美、活泼、率真、自然,可作为孩子学习写作的范文。《一只窝囊的打老虎》本书精选了叶至善老师的多篇写给孩子的散文和科普作品,其中包括入选了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等名篇,作者努力揣摩孩子们的口味,注意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阅读兴趣,用文艺的笔调来写科普,让孩子们喜欢读、读得懂,并诱发孩子们一同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书是余心言的散文集。收录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沉的爱》《每天变好一点点》等篇目,是作者专门写给小朋友的关于励志、阅读
《肖复兴给青少年的读写课》包含四本。《阅读课》是肖复兴专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阅读点津之书,分上下两册。肖复兴结合自己多年来读书的经历与经验,以古今中外的名家文学经典作品为例,全面解析读书的方法,详细阐释读书的要义,旨在帮助青少年培养阅读兴趣,重建阅读习惯,寻找到有效的阅读方法。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主要读什么?细读有哪些技巧?读书笔记怎样写?有关阅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写作课》是作家肖复兴专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写作“宝典”,分上下两册。在肖复兴看来,“写作是可以学,可以教的。”那么,怎么教呢?肖复兴结合自身创作的经验以及学习中外名家名篇的心得来教青少年如何写作,颇具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全书从“说”“看”“读”“抄”“改”讲起,一以贯之,最终到“成句”“成文”“
这本实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书围绕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展开,为老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作为语文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作者不是简单地教授读写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而是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来分析、鉴赏。 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文学讨论并在写作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那些在阅读中苦苦挣扎的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能够让他们获得独立阅读的信心。 同时,整本书阅读教学法也可以与其他成熟的阅读教学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能力整合运用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草木日有所长,清欢字里行间。人间四季,几多清欢。心有草木,到处自然。草木是自然精华,草木无处不在。山野虽不能常去,但只要有一颗草木之心,时时处处可以观察草木的荣枯变化,可以感知物候的四季变迁。因为草木,我们四时与自然同在,我们的心灵也就无比自在怡然了。《草木清欢》记录了百余种四季草木,包含了对其生命之美的赞叹,对其智慧之美的敬佩,对其气质之美的欣悦,对其文化之美的共鸣,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欢喜之心。从欢喜草木出发,我们学会了理解不同生命之间的互相依存与共融共生,从而加敬畏、爱护自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草木,是为了我们自己。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县持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老县城村。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度,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
本书由《童子礼》和《家诫要言》两部分组成。《童子礼》是明人屠义时编的一步蒙学教材,主要针对学龄儿童,为其讲解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服侍父母、长辈的各种礼仪。《家诫要言》是明代吴麟征所著的一本蒙学经典,主要论述修身立志、交友求学等内容,包含许多治家处世的质朴哲理和有益启示。在原文后加注释译文,《童子礼》在每段原文前还有题解,《家诫要言》在每则原文的注释译文后还加点评,为较好的蒙学经典普及本。
本书是金学名家王汝梅教授二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从艺术、历史、语言和性文化等方面,对《》作了多方位解读。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读者一步迈入《》世界。近百幅精美的手绘插图与珍贵版本书影,更将《》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集学术性、文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可随时阅读品赏,又适合珍藏。
跨过渭河,穿过能生长麦子、玉米和水稻的田地,向南很容易找到一个个山丘,那里长满蒲公英和何首乌,那里鸟儿在山谷中对唱,从这座山梁绕到那座山梁。偶尔从山谷深处升起一缕青色的炊烟,炊烟下几间茅屋、一篱菊花,竹窗内几页经书,隐士坐在泉水边的石头上笑谈着松风下山色的变化,松针一样碧绿的泉水上,几卷云升起来……
《云南历史文化名域研究》是作者通过20年文物工作实践,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作学术性、知识性及地域性探索的一本专著。该书从历史文化名域理论研究入手,对云南各民族历史进程和城市的形成作了积极探索。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运用考古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到云南13座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域实地调研,从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展示了各名域的文化内涵及特色,并就保护、发展与利用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书中配以作者拍摄的大量图片,增强了可读性及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