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体现在经史子集的文本层面,更浸润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伦理准则当中,其中家族文化和家训传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曾氏家族堪称代表,曾氏家族百年来人才辈出,的家族文化、家风家训也袍泽乡里,起到文化表率的作用。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讲曾国藩家训》以曾国藩家风家训传承为脉络,从立志、做人、修身、择业、处世、齐家等几个层面系统总结了曾国藩家训的基本内容,并进行了生动的解读;概括了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训始终如一的精神内涵:注重教育、以读书为本,不以官位财富定贤愚,表现为“家业绵长八纲”“治家十要”和“为人处事四察”等具体内容。 作者特别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家训”在传承文化、良好家风、品德修养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解读曾国藩家
本书选取易家、医家、道家、儒家、佛家、兵家、法家、墨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八大宗派,以伏羲、黄帝、老子、孔子、孙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慧能、朱熹、王阳明十二大圣贤为主线,从当前的新视角选取圣贤独特的人生片段、智慧语录,再现圣贤之言、之行、之思、之心,充分呈现其“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真切意志与情怀,同时展现其精神、思想对中国、对世界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真正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精进、生生不息的国学精神——像易家一样认知,像医家(中医)一样思考,像道家一样睿智,像儒家一样理性,像佛家一样达观,像兵家一样犀利,像法家一样严律,像墨家一样做事。 这既是一部好看、精彩的国学读本,又是一部励志、实用的心灵读本,说到底,它是一次人生必经的思想之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予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人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表示人的生年的一组文化符码。十二生肖浓缩农耕文明而形成的时间空间序数符号系统及其应用习俗,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文化遗产。本书引用大量文献史料,介绍十二生肖的由来,介绍相关民风民俗、典故传说等,多方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本书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既富于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有关十二生肖知识的国民读本。
中国上下五千年,名人格言如珠玑玉露,洒落在中 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心欲 小而志欲大”,这些报效国家、崇尚美德、修身励志的名 言佳句,几千年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命追求。
《百善孝为先》将传统孝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针对孝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通过古今中外的小故事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孝心”永远不应该被人们淡化。因为这不仅仅是天性使然,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先从孝敬父母长辈开始,学会助人和奉献,学会做人和处世。
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化是目前人类文化中没有中断过、活下来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今天的我们因过度注重物质,把精力大都用在了追求金钱上,结果忽视了精神,也因忽视精神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困扰,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支撑我们精神的养料。《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本书正是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重申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精神家园,使我们能够将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
《手工艺的文化与历史——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思考与演讲及其他》是徐艺乙教授在手工艺历史文化研究领域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和演讲集合。全书共收入20篇文章,从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与观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手工艺、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具体工艺美术器物的特色等角度探讨中国手工艺的文化与历史问题。如果您对一些具体的传统技艺,比如紫砂、刺绣、雕刻、漆画等感兴趣,这本书提供丰富的图文供您了解他们的精微堂奥;如果您对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传承发展有困惑,这本书也结合古今中外的知识和经验提供了不少的思考结晶;而若您想了解更多的传统工艺历史与文化,品读散落在中华古籍中的手工艺知识,这本书同样给出了许多见微知著的论述。从宏观的学理论述,到细微的行业窍门,多角度呈现了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与文化。
本书选取易家、医家、道家、儒家、佛家、兵家、法家、墨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八大宗派,以伏羲、黄帝、老子、孔子、孙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慧能、朱熹、王阳明十二大圣贤为主线,从当前的新视角选取圣贤独特的人生片段、智慧语录,再现圣贤之言、之行、之思、之心,充分呈现其“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真切意志与情怀,同时展现其精神、思想对中国、对世界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真正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精进、生生不息的国学精神——像易家一样认知,像医家(中医)一样思考,像道家一样睿智,像儒家一样理性,像佛家一样达观,像兵家一样犀利,像法家一样严律,像墨家一样做事。 这既是一部好看、精彩的国学读本,又是一部励志、实用的心灵读本,说到底,它是一次人生必经的思想之旅。
本书是清代名臣张英与其子张廷玉撰写的家训。张英以宦官仕途、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教导子孙如何持家、治国、读书、立身、做人、交友。他用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些微小事,解读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张廷玉深受张英影响,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了《澄怀园语》,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修身、持家、节用、读书、择友等诸多方面。《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自刊行以来,影响巨大,被奉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传诵不息。
美妙主办的爱心讲堂在北京大学已经展开活动整整十年了,他们从修身做起,剔除现代性给人们的急功近利和价值沦丧的负面效应,见证了十年中国文化复兴和人心复归的历程,其工作的意义不可低估。如今,美妙将名家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编成一本书,还收入了一些精美的短文,力求彰显思想家思想成型和爱心结晶的过程,是为的爱的回报。
《二十四孝图文故事》以元代郭守正编撰的《二十四孝》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将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孝亲故事 呈现给读者,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图文故事》由唐松波编著。
中华之女德教化,由来已久。逮自明朝,王相作《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书之集注,名曰《女四书集注》,天下翻印者众,“女四书”由此而来,实乃女德教化之集大成也。今出版《女四书白话解》,乃清末光绪年间会稽沈朱坤奉翁姑沈张氏之意所作,为其时女子学堂之教材。其将“女四书”白话演绎,文字浅白而义蕴不失。今日女子读之,亦能涵养女德,于和谐身心、家庭、社会,有大益也。然时代变更,原书之白话翻译部分与今日之语言习惯已有较大出入,故出版时,我们对个别字词进行了适当调整、说明,使之更符合现代人之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