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八德须知》的翻印版,分为一二一二一一、四集。本书是对民国之前各种历史、文献、文化典籍中相关故事的搜集汇编,内容涉及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关传统品德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每种品德之下,分别列举古代圣贤名士嘉言懿行典故近百则,附以民国时期的白话解释,并配插根据故事内容所作的题诗图画。是对青少年和社会大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部优良读本。 本书内容宏富,故事生动有趣,颇似小故事大道理之类的励志读物,因此亦可用于幼童发蒙,还可用作家长和教师对子女、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教材。有鉴于此,华艺出版社决定整理出版这部民国图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次重印仅将原书白话解释和眉注的繁体字更改为简体字,编辑顺序、排版形式等均未作根本改动。希望广
中华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阅读经典,阅读中华 文化故事,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 文化传统,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家园中国·中华文化分级阅读”套系图书正是在此背景下策划开发的,主要用于中华文化的普及,带有“通识教育”色彩。主要面向汉字识字量有限的读者群体,特别是少年儿童。读者可以在自身识字能力范围内完成中华经典的阅读,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本套系按照汉字识字量分为三级: 级为民间故事,第二级为历史故事,第三级为“四大名著”简版的文学故事。
《归云楼砚谱》是清末民国时期徐世昌所藏砚台拓本的谱集,由徐世昌编辑。共收徐世昌藏砚120余方,其质地有端石、歙石、澄泥等,材质丰富,形式多样,其学术性、艺术性享誉砚林,是砚谱中的经典之作。
顾春华著的《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装裱锦绫卷)(精)》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子课题“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锦绫纹样的信息提取与设计元素分析”的研究成果。本书主要采集了手卷、立轴两种古书画形制的包首、天头、地头、隔水、副隔水等部位的纹样信息,精选其中的142幅锦绫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所采集的原图和简要的纹样分析。希望通过对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纹样的研究,拓宽中国传统纹样研究的视野,为古今书画装裱纹样等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参考资料。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隶属武威市政府管理,主要职责是开展凉州文化学术研究和相关政策理论研究,负责凉州文化的调查、发掘、整理、研究工作,推进凉州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展凉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推进凉州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凉州文化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策划主办凉州文化学术讨论交流会议和活动等。 本书是2020年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学术会议论文集结。论文内容涵盖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研究、南北朝五凉政治与文化研究、唐五代归义军研究、宋代西北经略与宋夏关系研究、丝绸之路艺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方面。
此书亦是高步瀛编选。唐宋文章大家辈出的时代,多有 作品为后人传颂。本书选编唐宋40为名家的散文,共178篇。此书较之以前的旧选本,选文有其独到之处; 突出的是,各篇注释详博、谨严,颇见功力;同时辅以名家评点,涉及文意、笔法,大多较为精彩,故而不仅可供一般阅读,也可由此揣摩文章写作,一举两得。此书80年代后,再无排印本。此次整理为简体横排本,同时补充了以前版本删除的曾国藩评语等。整理出版此书,对于了解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华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阅读经典,阅读中华 文化故事,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 文化传统,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家园中国·中华文化分级阅读”套系图书正是在此背景下策划开发的,主要用于中华文化的普及,带有“通识教育”色彩。主要面向汉字识字量有限的读者群体,特别是少年儿童。读者可以在自身识字能力范围内完成中华经典的阅读,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本套系按照汉字识字量分为三级: 级为民间故事,第二级为历史故事,第三级为“四大名著”简版的文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