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古代(先秦-1840)人物的传统美德(道德)故事,分为威武不屈,忠贞报国、为政以德,廉洁奉公、正直勇敢,不畏艰难鞠躬尽瘁,忠于职守,心系百姓,济世救民、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修身齐家,尊老爱幼等七大类,收入了50位道德楷模,简介其生平,展开其事迹,并配置肖像或插图。
《中国人的精神》(贰)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包括两部分:《尊王篇》和《中国牛津运动故事》。 《尊王篇》是辜鸿铭在1900年所撰各种论文的结集。据辜氏的同僚好友赵凤昌记述:《尊王篇》出版时,极好,“各国竞购读之”。罗振玉亦说:“欧人争传诵,当时为之纸贵”。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因《尊王篇》一书在世人以上中的声望,尤其是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而言,都远远超过了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甚至严复等人。有人说,近代西方世界之真正认识中国,就是从辜鸿铭开始的,而他们之真正认识辜鸿铭,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中国牛津故事》是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把张之洞所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义的牛津
美妙主办的爱心讲堂在北京大学已经展开活动整整十年了,他们从修身做起,剔除现代性给人们的急功近利和价值沦丧的负面效应,见证了十年中国文化复兴和人心复归的历程,其工作的意义不可低估。如今,美妙将名家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编成一本书,还收入了一些精美的短文,力求彰显思想家思想成型和爱心结晶的过程,是为的爱的回报。
《中华传统文化/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示范教材》具有导论性质,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入门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示范教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承的教育宗旨,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为核心主题,通过讲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青年学生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领略中华文化的智慧,树立中华文化的自信,从中华文化当中汲取成长和做人的力量。全书由“人文中华”“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温文尔雅”“生存智慧”“匠技匠心”6章构成。结构新颖、图文并茂、叙述生动、特色突出、可读性强。 《中华传统文化/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示范教材》可以作为职业院校德育课教材和中华传统文化公共课教材,也可供青少年作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参考读物阅读。
《二十四孝图文故事》以元代郭守正编撰的《二十四孝》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将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孝亲故事 呈现给读者,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图文故事》由唐松波编著。
《二十四孝图文故事》以元代郭守正编撰的《二十四孝》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将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孝亲故事 呈现给读者,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图文故事》由唐松波编著。
高滨、杜威主编的《顺天应时》是“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故事读本”之一。 本书主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关照点,深入挖掘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例如人们居住、饮食条件的改善,对火的使用、对水的治理,以及对各种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药物的发现、医术的进步和医书的撰写等等,突出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
高滨、杜威主编的这本《勤勉敬业》以“勤勉敬业”为主题,收录了《商汤和伊尹》《周文王访得姜尚》《鲍叔牙荐管仲》《孙武杀吴王爱姬》《汉文帝勤政惠民》等传统故事。
高滨、杜威主编的这本《革故鼎新》以“革故鼎新”为主题,收录了《商汤灭夏》《齐桓公九合诸侯》《秦灭六国》《官渡之战》《八王之乱》等传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