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哲学》 从 儒家哲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等五个方面,以六个篇章的篇幅,翔实、扼要、入情入理地介绍了儒家哲学的来龙去脉及思想沿革,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哲学普及性著作。本次出版参考参照中华书局1936年4月版。 《国学指导二种》 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两部指导年轻人如何阅读国学经典的作品的汇编。《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为1923年春,《清华周刊》记者向梁启超先生约稿,并 督责甚急 ,先生 竭三日之力 完成。书稿从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韵文书类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随意涉览书类 等六个方面,为年轻人开列了一份国学经典阅读书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任公先生1923年在清华学校
《金花的秘密》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世有度,便是规矩。规矩不是逢场作戏,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国文传媒联合中国商界 人脉社交 平台正和岛、《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策划人边杰,重磅推出中国民间智库 人王志纲的巨著《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这是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 本书收录了王志纲2019-2020年发表在正和岛微信号上的14篇论述中国地域、人文、历史及现状的系列文章,包括武汉、陕西、广东、山东、浙江、安徽、浙江等省市地区,见解独到,内容新颖,大气磅礴。 本书内容力透纸背,是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古人名字解诂》解释了上自先秦、下至清代的古人名字10330个,从数量和时代跨度上,都大大延伸和扩大了古人名字训诂之学。书中所揭示的名字训诂之学的体例、方法和相协方式,从清代王引之的“五体六例”,扩充到了二十二种,堪称名字训诂之学的继 开新之作。
本书是“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中的一种,本书作者为民国时期国学名家,编纂有巨著《十三经读本》,本书是其中的提纲部分,书中对《 》《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3部儒家经典做了提纲要领的论述,逐一阐明其思想与内容的重点,疏通经学义理。本书曾被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列为教材,供初学者了解经学典籍和传统文化基本要义。整理出版此书,对于了解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都有积极的意义。
《忠》是《汉字中国》丛书中的一册。本书试图从“忠”这样一个汉字的微观视阈出发,通过探究其起源、内涵、外延,勾勒一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发展史的宏大轮廓。它以“忠”自“中”出为起点,探究了“中”之中正的 初含义,揭示了“中”“心”结合是为“忠”的内在动力机制,并由此出发细致研究了历朝历代“忠”观念的演化历程,以及“忠”这样一个派生性的,并非 为古老,且 初表示为“不偏”“无私”之意的范畴,如何能够在众多较之 为古老、 具有首属性特点的范畴中脱颖而出,上升到“ 群伦”的高度。借助思想家的深邃思考、社会政治活动参与者的或惊天地、泣鬼神,或悄无声息的默默践行,洞察了“忠”自身存在着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相契合的内在机理,显示了“忠”在凝聚人心、汇聚民智、家国情怀养成、
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 用电脑,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 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锺叔河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现从中选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飨读者。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
后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一書是中國漢文字學史上一部極為重要的著作。《說文》之五百四十部首,又是研讀《說文》必須首先掌握的鑰匙。由部首而讀《說文》,舉綱挈領,執要說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說文)部首集注箋證》參考前賢和今人論著,參照甲文、金文之古形,稽考文獻典籍和方言俚語,對于每一個部首的初形、古音、本義以及形變、音轉、意義引申等溯源探流、鉤沉索隱,務求明其所以然。自唐迄今,注釋許書者甚眾。本書不諱過、不掠奇、不求全,于諸家注疏中取其精當者,绿于正文之下,幫助讀者理解許書。本書力求說明漢字形體嬗變之軌迹,凡有可信之古文字者,均選而録之。但本書不以古非今,不一味地以甲文、金文否定小篆,而是正視文字发展之事實,承認文字改革的合理性。本書是專為讀《說文》而做的入門書。對于初學者來
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精)/国学典藏》是宋代学术笔记 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 为宋代三大 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