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 全书按晋北、晋东、晋东南、晋中南的顺序梳理,所收石刻大多是民间所为,时代集中于魏晋到隋唐时期,以亲历考察与传世文献互证,并附大量实物图片,为山西文史、中国中古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碎片和可靠资料。
书中文字侧重探讨了关于浮雕造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规律,又增加了作者对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希腊浮雕艺术等简要的、通史式的梳理介绍,以方便读者更快的建立起以浮雕为主线的艺术史观。本书希望尽优选可能使读者跳脱风格流派的束缚,求索更加接近于艺术本质的东西。
集结数十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出荷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辛吗?……41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0项原创设计、15部制作攻略、6个艺术专栏、6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多视角诚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传奇”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什么? 例1 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例2 横山宏X大畠雅人联名企划对谈:从创作灵感到合作趣闻。 例3 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皮肤基本色秘诀大揭秘:白色、红色、亮洋红色、水手
中国工业版画是伴随着新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而成长起来的特殊画种。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推进经济生产,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开始在全国各地发展,大批专业版画工作者深入建设前沿和工业现场,用画笔和刻刀见证并记录着祖国兴盛之路。本书将以一系列刻画工业生活和建设风貌的版画作品,记录新中国工业发展之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记录现实,以不忘初心,为实业兴国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1907年3月,著名社会活动家溫世霖等人发起创办了《醒俗画报》。这份图文并茂的石印画报,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俗”为宗旨,以图说为形式,报道点评了当时社会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习俗风尚、市井民惰和时事要闻,为我们保留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最真实生动的历史细节。 各家画报售纷纷,销路争夸最出群。纵是花丛不识字,亦持一纸说新闻。 正像这首清的竹枝词所赞咏的,天津的《醒俗画报》就是这样一份备受人们喜爱的通俗画报。奉书精选的二百多幅图片,使我们可以再一次触摸这份画报,再一决走近和阅读它所属于的 那个时代。
本书主要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将敦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样本与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相结合,探索敦煌艺术如何通过不同的知觉样式调动观者视觉主动性,从而使其参与艺术意义的整体构建过程。本书分别从形式架构规律、空间设计方法、色彩搭配原则、张力与运动的体现及象征与表现的意图等方面分析敦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的视知觉特征;同时在对该期中外文化碰撞、交流与整合的研究基础上,展现出敦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的风格流变历程。希望本书秉承的“总体空间”研究框架及跨学科视野能够为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带来新的价值与启示。
本书为“山西国宝精华”系列之徐显秀墓北齐墓葬壁画,“山西国宝精华”系列是以单页形式,一页呈现一座塑像或一个局部壁画。徐显秀墓彩绘壁画保存基本完整,共约彩绘壁画3300平方米,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画面人物与现实同大而栩栩如生,内容纷繁而布局和谐,人物复杂而脉络清楚。本书在文物题材与艺术鉴赏的角度从徐显秀墓墓葬壁画中截取了40余幅保存完整、艺术价值高的高清摄影照片,具有较高的鉴赏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