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年间,我们国家经历了腥风血雨的历史转折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历了那物质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节衣缩食,崇尚艰苦朴素,身上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在那“全民皆兵”、“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里,绿军装、绿军帽曾经是最令人羡慕和魂牵梦绕的时髦装束;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力于经济建设,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的衣着装扮与过去相比,其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纺织服
服饰史,即文化史。《诗经》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饰的清纯、质朴,楚汉女子服饰中宽衣大袖和繁复华美的绣纹体现了时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饰中的裲裆衫、五兵佩透出飒爽戎装风采,隋唐女子“高腰掩乳”、身披帔帛、脚踩重台履从画中走下来,宋朝女子服饰在简约淡泊中透出内敛的奢华富贵,辽金元代女子服饰佛妆和高丽风体现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际女子头戴皮毛“卧兔儿”、领口处钮扣透出的低调奢华…… 这些个案研究,从独特的视角和繁复的细节出发,探索服饰和物质文化的关联。
《中国民俗通志》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我国套按照当代民俗学学术规范撰写的、系统介绍中国民俗事象的大型志书。《中国民俗通志(服饰志)》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全国范围,以某一民俗事象为纲,依托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吸收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民俗学界的研究成果,统地清理了数千年来中国民俗文化的遗产,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中国民俗文化传承流布的状况。 本书各卷均收录了百余幅精当的图片,有剪纸、年画、壁画、照片及各类报刊、书籍中刊登的反映民间习俗的图片等。这些图片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书的作者集中了中国民俗学界的老中青三代学者。他们以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积数年之功精心编纂,使《中国民俗通志(服饰志)》具有资料真实可靠、文笔简洁流畅、叙述清楚明白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民间传统艺术。女子对美丽容貌的追求亘古不变,当复古成为时尚,追根溯源,从传统中发现流行。《红妆翠眉:中国女子的古典化妆、美容》致力于用最自然、单纯、传统的方式,介绍中华女子的传统化妆、美容方法,包括面妆、眉妆、眼妆、点唇、染指甲,以及熏香、节日嫁娶中的化妆风俗、化妆用具、美容养护方法与食疗保健,并结合其历史、具体操作、绘画雕塑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呈现一种经久不息的、永恒的艺术时尚。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现代著作作家沈从文建国后弃文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历时十五年完成,全书共五十四万字、七百余幅图,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一百七十九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三千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在解释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本书是“细说中国文化”系列丛书的一种。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立体展现中国服饰的辉煌成就,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在涉及“服饰与中国文化”这一命题时,首先应明确两点:一个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界所瞩目;另一个,中国是衣冠在国,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时,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重放光彩。 中国服饰风格统一在中国文化精神之中。它的俊逸飘洒正如写意的中国画;它随时代而变异风格又恰恰记录了中国文化走过的迅疾或迟缓的脚步。 东方神韵,是中国文化的化身,而完整的有形的神韵离不开中国服饰的特点。服饰与中国文化——诉说不尽也探索不尽的命题。让我们拉开中国文化舞台的大幕,看一看服饰在扮演什么角色?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新颖的观点论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现状,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
“文化简史”系列丛书共10本,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部类入手,历时性地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从而为当代人的生活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是专为青少年读者精心编写的通俗文化读物。全书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服饰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十余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于一体的。《话说中国:服饰》将中国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的研究成果,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同时,《话说中国:服饰》还在各卷本中穿插了若干知识链接和小栏目,以增强读本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 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的与辉煌,我们在编辑体例上采用了图文互注的形式。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精选了若干多幅精美的图片,包括遗址复原图、文物照片、名人画像、山川风光、社会情景图以及各种图表等,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
《红楼梦》是一个梦,这梦是人生的,也是服饰的;这梦属于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们,也属于那许许多多的红楼迷们。书中服饰的描写,也正反映了曹雪芹曾是繁华生活的经历者,他的尊贵与生俱来,因此服饰的描写并不是他用以显耀自己身份或学识的手段,而是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流露…… 《红楼梦》是一部浪漫的写实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不同行业的人们从这部名著中都会搜寻到与己相关的蛛丝马迹。老中医读《红楼梦》,喜欢盯着那恰如其分的药方;园林建筑师读《红楼梦》,其眼光所在自是错落有致、气象万千的大观园;美食家读《红楼梦》,吸引他们的必是那一道道精致的菜谱;服饰研究、欣赏者读《红楼梦》,则会充分享受《红楼梦》所展现的各式各色、雍容华贵的服饰韵味。 《红楼梦》是以贾府为中心来写贾
“中国结丛书”中的民间美术部分,首先选取了几种颇有中国民间色彩的“经典”的品种和样式进行介绍。几册在手,乡土气息和民间情趣扑面而来,让人兴味盎然。作品选编方式也很独特,有些是来自协会会员的制作,有些来自地方民协的,有些来自个人典藏,有些来自“抢救工程”的抢救成果。大部分是我们的民间艺人和传人自己制作的作品。编写上采取了图文并茂,引导读者入门为目的;情节解说、人物故事、艺术鉴赏等相结合的方式。作品容量大,品类介绍齐全,地域和产地特色突出。既有总述概说,又有细节、细部分析,以及将作品的民俗背景、民俗内容、工艺流程、艺人传人一一道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