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 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资深讲解员执笔,以敦煌的 画 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插花是重要的艺术形式,内涵深邃,绚丽迷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分甲、乙两篇。甲篇 花之情 ,介绍中国花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用花风俗等。乙篇 花之艺 ,介绍插花技巧,包括花器,斋花、堂花,花朵、花枝姿与形、情态,折枝、团花、供果、聚景等造型,文人、宫廷、青少年、佛式、道式插花的不同文化内涵,构图等。全书注重归纳传统插花造型技巧与内涵的多样性,彰显民族特色,反映传统插花艺术情境之美。 本书特点:深入发掘历代文史资料,对中国花文化与插花史、花器、花姿、花型、文化内涵、构图作了清晰描述,并收入大量插图,加上作者手绘的图解,以文配图,便于读者领会。
《宋代诗学通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经典论著,有其独特的理论架构;文字严谨而富有才性;立足传统又能借镜西方;抉示出宋代诗学中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宋代诗学通论》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有别于唐诗的诗学天地:这一诗学世界充满了对宇宙人生的强烈关注,渗透着宋型文化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涉及诗学理论的各个层面和范畴;总结了唐宋诗歌的创作经验,尤其是提供了宋诗如何超越唐诗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宋代诗学通论》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文学奖等,深受程千帆、傅璇琮、莫砺锋等先生好评,二十多年来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精读书。
端砚的悠久历史 端砚的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用端石研墨的情况应该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入唐后端砚逐渐由岭南一隅走向全国,并有所发展,中晚唐是端砚的成熟期及推广期,所谓“天下无贵贱通用”两宋时期,端砚以其自身优越的发墨性和观赏性,备受推崇,且傲然为首,端砚诸砚之首的地位此后从未改变。明代端砚逐渐趋于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砚种的艺术面貌。到了清代,岭南文化对端砚制作的影响不断加强,端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走向成熟,形成了制砚界所谓的 “粤工”,且延续至今。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国国运一样,端砚业走入低谷,一度砚坑停采,制砚几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端砚又逢新生,制砚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端砚制作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且从业人员及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以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细井徇绘图的《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
熊猫摄影日历不仅收录了大熊猫吃喝玩睡的精彩瞬间,展示了可爱熊猫慢节奏、没有烦恼的生活,还有每日一句躺平文学,让人们看到每日翻时开心一刻,松弛感拉满。将大熊猫照片与节日、节气大致对应,读者不仅可以应时、应季感受大熊猫生活,也能享受到可爱熊猫的“陪伴”。反面是周历+便笺,轻松做计划。还有熊猫名字、所在地,轻松找到心上熊。配备好玩的熊猫“放轻松”转盘和好摸的毛绒熊猫头挎包。
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这是一部适用于高校艺术教学的。作者善于利用自身丰富的田野作业经验,对一个个艺术民俗个案进行了出色的解析,鞭辟入里,辞采并茂,很具有可读性,非常有利于教学之用,这在今天许多高校艺术理胜其情、大而无当的总体状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发扬的亮点。
这套题为《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丛书选的是蔡国强、许江、邱志杰等四位艺术家,四人都是闽籍。 许江自1989年从德国留学归来,便以令人惊讶的勤奋连续出示新作,除了国内各类学术展览之外,他先是参加了第24届圣保罗国家馆双年展,接着又到柏林办了个展。他的影响实际还不在于自己的绘画。他多年来以艺术学人的身份参加学术讨论、组织活动,例如担任中国油画学会各种展览的评委,2001年他到新加坡参加与今年卡塞尔文献大展总策划奥克维的对话,今年又担任2002上海双年展的艺委会主任,都使他成为当代艺术论坛上不可或缺的发言者。他执掌中国美术学院以来的努力,则进一步使他经常成为艺术界谈论的焦点人物。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赵孟俯书写的「心经」墨迹。原作为手卷,乾隆时入清宫,后改为册页,每单开纵二十八点八厘米,横十点八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自北朝以来,佛教信士写经,均为楷书。而赵孟俯的这件行书「心经」,被人称为写经史上的一个创例,也是赵氏行书代表作之一。明代王穉登在册页后题跋中评说:「此卷心经乃为中峰和尚写,圆融秀逸,若游戏三昧,不缚戒律而超然入圣,非平时他作所及。」编者将这件「心经」成倍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同时,还放大印出单页,供读者欣赏。
本书由我社与中国茶叶博物馆继续合作出版。本书的主题是白茶,图文结合,言简意赅,专业内容、科普表达。本书以月构建内容,以周、日为单位,每日介绍一个知识点,全面介绍中国白茶的文化历史、科技知识,解答读者对饮用白茶方方面面的疑问,如什么是白茶,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白茶发源地,全国白茶产区及出产的白茶,白茶区域品牌,白茶的制作工艺,白茶的冲泡、品饮,关于老白茶、新工艺白茶、再加工白茶,以及白茶的储存、年份白茶、调饮白茶、白茶美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