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很好的民间艺人(如
皮影表演之生动,是其他艺术种类所无法替代的。场景、细节、表情、神态、都可以从皮影特有的质感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影戏艺人的操作技巧出神入化:男人的喘息、妇人的抽泣、闺阁少女脉脉含情的羞态、沙场骁将飞扬跋扈的霸气,皆可达到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境地。 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各地皮影造型又因文化、历史不同,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其表现题材广泛,从深化的上天入地,到历史剧的文戏武斗,从天上的灵霄宝殿,到人间的相府帅帐,无不在皮影戏中得到充分表现。本书是关于陕西皮影的收藏和鉴赏版本。主要通过对陕西皮影戏剧目中的人物造型的介绍,为我们展示了各地皮影的流派、特点、历史、鉴赏以及收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