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幅城市复原图重现古地中海文明》 当我们阅读历史书籍,闭上眼睛想象古代人的生活时,蕞大的困难和蕞容易出现的错误不是古代人的活动本身,而是他们活动的场所。失去场所的活动很快便脱离了我们想象的控制,背景的缺失让一qie陷入失序,美妙和谐的图景转化成或滑稽或丑陋又失去连贯性的碎片。而古代城市复原图的重要作用便是:让我们回到现场,用想象力带着肉体,亲身体验历史。 毫无疑问,古代城市复原图的绘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本书作者让-克劳德 戈尔万及其团队用丰厚的考古学、建筑学知识,以及他出色的绘画天赋达成了目标。他用细腻的水彩画直接呈现了古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纪,时间横跨3000年。130幅复原图配以文字,精心介绍了87个地区与城市,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一网打尽,其中
本书以美国国内英文历史资料为研究素材,研读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美国在中国的基督教传教活动。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这一段历史既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又关系到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本书在对一批美国传教士留下的口述历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其中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美历史,两国关系史,尤其是口述历史内在的丰富大众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记录,同时,作者在中国进行了实地调研,以翔实的资料深入探究了传教活动对中国的影响、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以及传教运动由盛而衰的原因。
《希腊的回声》是一本你不忍心读完的书。在文明的起点,曙光初露,大地和人都那么明亮、那么自由,人人热爱理性、追求美德、崇尚勇敢、喜欢运动、落落大方、尽情尽兴,连粗俗也显得亲切,平凡里显露的智慧简单又深刻。作为一个古典文学家,对历史事实和古典文学作品的熟稔让依迪丝·汉密尔顿的行文自由自在,她一边讲述希腊人的故事,一边引证了希腊伟大作家的大量文字,然后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比我们的“进步”和“异化”,做出评论。她的有些观点,或许个人色彩浓了一些,那没有关系,由此而来的思考,正是我们读她的理由。
胡骁主编的《岭南民间舞蹈传承与编创研究——风从岭南来舞蹈作品集暨2016首届岭南舞蹈创作青年论文集(附光盘)》为“星海音乐学院60周年献礼”“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广东省宣传部文化人才专项资金资助”等多个项目支持的舞蹈教材。该书由一篇我国有名舞蹈理论家江东撰写的“专家建言”和十五篇在此领域具有建树的高等院校的青年职业教师们撰写的学术论文,以及一张《风从岭南来》岭南舞蹈作品集DVD组成。其内容主要就岭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民俗舞蹈、创作型舞蹈以及目前靠前有关民间舞蹈创作形式与方法的阐述、分析与建谈,从田野采风、舞蹈类型分析、舞台舞蹈作品分析到岭南舞蹈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究,阐述了各位青年学者的观点以及建议。
“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浓郁的异国风情使得哈尔滨这座城市闻名遐迩。在哈尔滨年轻的城史上,镌刻着“俄侨”的文化印记。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和运营,俄罗斯侨民大量涌入,使得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生了全面变化,哈尔滨也由一个“原生态”的乡村成长为一座“洋味儿”十足的大都市……
本书是外研社经典教材《欧洲文化入门》的全译文辅导读本,对原版教材所有章节进行了中文翻译,对核心考点精华进行了梳理与点拨,对最核心最重要的专业术语就行了解读,对重要西方文化进行了补充完善,对课后练习进行了详细和的回答,并且补充了大量的考试练习,是英语专业考研、英语专业自考和在校英语学生以及广大西方文化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以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要流派和运动为线索,记述了这一时期内最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野兽派的色彩如何从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发端,毕加索的造型充满着怎样的不可预知的变化,世纪末情绪和社会批判如何以表现主义黑色和浓重的色调跃然纸上,超现实的梦幻和空间怎样表达着现实世界的情绪,或雄浑或精巧的现代建筑如何拔地而起,新艺术运动怎样将实用和审美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创造了我们今天艺术和生活世界里满目的琳琅。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大卫·鲍伊》是关于大卫·鲍伊的音乐传记,由英国老牌音乐杂志UNCUT出品,全景式呈现摇滚偶像经久不衰的魅力。本书收录大卫·鲍伊27张专辑的专业乐评和9篇一手访谈实录,包括大量罕见照片,重现这位“摇滚变色龙”的传奇人生。在乐评部分,专业的乐评人将会告诉你:鲍伊歌中那些复杂跳跃的意向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绪?从年轻时一举成名,到年老后的意外回归,他为什么能够持续为乐迷带来惊喜? 作为乐坛潮流的人物,他又是如何轻松各种音乐风格的?在访谈部分,包含了9篇一手访谈,很多外界关注的话题,比如:他创造出的经典形象、时尚的能力、雌雄同体的独特气质、出演的各种电影角色,以及重大人生际遇等,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快来听听鲍伊本人是如何解释的!此外,本书还包括很多花絮、杂录,内容充实、丰富,全方
按照欧洲的传统说法,希腊作为一座远离尘嚣的孤岛,竟奇迹般地萌发了文化,成为西方文明古远的开端。·伯特著的《希腊文化的东方语境(巴比伦孟菲斯波斯波利斯)/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详细探讨了古代世界中文化交流的中心——巴比伦的尼尼微、埃及的孟斐斯、伊朗的波斯波利斯——是它们将古希腊引上了对于它自己而言合适的历史位置,并于青铜时代形成了西方边缘上一个更为广博的近东一爱琴文化共同体。 ·伯特简明扼要而又引人入胜地为我们呈现了至关重要的证据,以此对希腊文化进行重新解释。他特别指出,从青铜时代楔形文字的成就到公元前1000年之后希腊字母α一β一γ的产生,古代近东的书写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字母书写的发明和普及,使一系列介于“东方”和希腊之间的文化邂逅相继出现。伯特揭示出,带有埃及魅力的媒介
在这部出色和广受好评的著作里,彼得·伯克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史。他讨论了15和16世纪存在的社会和政治机构,并剖析了这个以非凡艺术创造力而著称的时期的特殊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 伯克在本书中采用了独特的社会学方法,他不仅关注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等人精美绝伦的作品,同时还关注这些“文化精英”的社会背景、招募方式和生存手段。如此,他为我们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理解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版中,彼得·伯克修订和更新了全文。全书配有丰富的插图。本书将是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任何一位对欧洲历富有创造力时期之一的(文艺复兴)感兴趣的人值得一读的好书。
本书是我国系统研究、介绍西方民俗学史的部专著。书中从多学科视角考察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现代民俗学发端以来西方民俗学的理论思潮和学术发展动向,清晰地介绍了西方民俗学派的主要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还论述了有关民俗文化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的理论构想。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pensee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在第三卷《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中,分析有关礼仪的神话,探究印第安人表达时间之连续性及不连续性的方式.。李维斯陀在此声称:一个文化用以表达思考的各种体系或代码具有逻辑的一致性。
本书以美国英文历史资料为研究素材,研读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美国在中国的基督教传教活动。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这一段历史既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又关系到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本书在对一批美国传教士留下的口述历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其中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美历史,两国关系史,尤其是口述历史内在的丰富大众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记录,同时,作者在中国进行了实地调研,以翔实的资料深入探究了传教活动对中国的影响、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以及传教运动由盛而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