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色彩与形式--视听艺术研究》侧重于从视听综合艺术角度,研究音乐与视觉艺术中的对称现象,将对称视为视听觉艺术共有的形式特征,并分析的在音乐和视觉艺术的不同表现情况。此外,著作还关注到音乐和视觉艺术中的色彩效应,分析了当代重要作曲家梅西安、德彪西等对音乐色彩的理解和感受,在艺术通感的综合作用下对音乐和美术及其关系进行了一些和思考和探索。本书作者姚以让长期从事音乐形式论的分析和研究,对音乐形式和构成有扎实的分析功底,并且作者作为一名很好的水彩画家,对绘画艺术有较深的感悟,由于具有视听艺术跨界的学养和体验,本书体现出一些对于视听综合艺术的真知灼见的理解。
《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文明之路》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地理环境、拉丁美洲文明演进的特点写起,介绍了拉丁美洲的玉米文明一一美洲人类与印第安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玛雅一一智慧之邦、阿兹特克--尚武强国、印加--杰出的管理者(南美洲的前印加文明、印加人的由来和国家的建立、国家管理、宗教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发现”与征服一一新旧大陆文明的汇合(15世纪的新旧大陆与哥伦布的航行、为何一小撮征服者能够征服庞大的大帝国、文明视野中美洲的“发现”、新旧大陆动植物的交流、人种的混合、文化的传播、美洲与西方的崛起)、黑色血液一一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形成、“野蛮与文明”之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危机与抉择一一探索自主性发展(世界大萧条与拉美经济、结构主义与工业化、民众主义到
按照欧洲的传统说法,希腊作为一座远离尘嚣的孤岛,竟奇迹般地萌发了文化,成为西方文明古远的开端。·伯特著的《希腊文化的东方语境(巴比伦孟菲斯波斯波利斯)/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详细探讨了古代世界中文化交流的中心巴比伦的尼尼微、埃及的孟斐斯、伊朗的波斯波利斯是它们将古希腊引上了对于它自己而言合适的历史位置,并于青铜时代形成了西方边缘上一个更为广博的近东一爱琴文化共同体。 ·伯特简明扼要而又引人入胜地为我们呈现了至关重要的证据,以此对希腊文化进行重新解释。他特别指出,从青铜时代楔形文字的成就到公元前1000年之后希腊字母α一β一γ的产生,古代近东的书写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字母书写的发明和普及,使一
印度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非洲裔美国本土世界主义者、社会学家W.E.B.杜·波依斯,“无国界艺术家”,诗人艾德里安娜·里奇,著名的反殖民斗士、法国作家弗朗兹·法农,……在本辑读本收录的四篇文章中,分别涉及霍米·巴巴对上述这些在全球化时代拥有“混杂”身份认同的知名学者、群体及其作品的剖析,集中展现了霍米·巴巴所擅长的全球化及后殖民话语与文化批评。在“本土世界主义”的概念之下,霍米·巴巴反思和质疑全球化时代通行的普世主义和流行观念,探讨国族、社群的文化身份认同,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理解自身、理解世界历史与地理。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ee 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 在第三卷《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中,分析有关礼仪的神话,探究印第安人表达时间之连续性及不连续性的方式.。李维斯陀在此声称:一个文化用以表达思考的各种体系或代码具有逻辑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