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陆游诞辰880周年暨越中山水文化国际研讨会,是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韵文学会、绍兴文理学院和绍兴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来自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共80人莅临盛会,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 海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新时期的陆游研究和中国山水诗、越中山水文化等两大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和探讨。与会代表高屋建瓴,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对陆游的精神思想、文学业绩和影响以及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山水诗的起源、越中山水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论证。诸位学者在交流和探讨中既有宏观综论,又有微观实证,精彩纷呈,新见叠现,均能站在学科前沿,挖掘出新的内涵,共同推动研究的发展。
吴歌,中国江南地区水乡人家、巷里阡陌、村落 百姓们口中的一种歌曲,或者称为江南民歌,是吴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歌生动地记录了江南农民百姓乡亲的生活史, 不仅是吴语地区至今仍然存活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 ,而且也是研究方言的珍贵资料。2006年5月20日, 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吴歌》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品《符号江苏· 口袋本》丛书之一。作者从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四 面楚歌”开始,讲述了吴歌的源起及特点,并进一步 介绍吴歌的表现手法、常见主题、历代评价及现世传 承等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吴歌》作者庞培通过大 量吴歌歌词的展示,令读者在短时间内熟悉吴歌中所 展现的劳动题材、男女“私情”,以及有趣的吃食文 化及数字文化。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 “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清代康乾盛世,两代帝王都在执政时数下江南,这是清王朝统治中国两个半世纪中的政务大事,也是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韵事。《康熙·乾隆两帝与西湖》是康熙、乾隆西湖览胜最、典型、内容完备、体例科学的历史纪实。
《义乌敲糖帮》描述的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群体。作者走进义乌60多个村落,亲身采访150多位敲糖人及其相关知情者,打开他们尘封的记忆,记录了物质贫乏岁月里一个个充满艰辛与苦难的心灵,展示了义乌人民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正是他们厚重的肩膀,挑出了今天义乌的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作者在书中还追寻出中国的敲糖帮历史长达几千年之久,义乌敲糖帮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支。义乌敲糖帮由卖糖、敲糖换鸡毛到经营小商品贸易而崛起于世界经济之林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深厚底蕴展示出来的一个缩影。
本书旨在介绍泰顺仙居古村落,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仙居村的村落景观、古民居、古祠堂、古廊桥等。本书中叙述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厚重、沉淀,了解它们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浙南古村落建筑文化、乡村生活风貌、宗族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本书可供对传统建筑、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社会乡土文化等感兴趣的读者和建筑相关的师生参考阅读。
鉴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理实体。此书以提纲挈领的《概述》为首,全书分成七章,对鉴湖的记叙论证,确已包罗尽致。从此湖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兴衰过程等等,都已阐述无遗,并兼及全湖的山水风景,人物事故,名胜古迹,也都细溯渊源。而最后一章《鉴湖整治》从当前和未来评估,实在更为重要。鉴湖的精详过程,此书已述其始末,大体概括,是从一片潮汐直薄的沼泽湿地而成为一座巨型水库,而这座巨大水库中的丰富淡水资源,随着“九千顷”地区的堤塘不断修缮加固,特别是山会萧沿钱塘江的江堤的完成而渐次北移,在“九千顷”地区也作出了改造土地、扩大繁殖的贡献,终至让“三十六源”汇成一个“鉴湖水系”,使山会平原成为当今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水乡泽国,是我们国家中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今后随着水利科学的发展,地方财力的充
作者通过持续四年探寻浙江大地上的“古寺文化”,深入文献及实地考察,充分挖掘“浙江古寺”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多维度地呈现“浙江古寺”鲜活的当代景观。
纪念陆游诞辰880周年暨越中山水文化国际研讨会,是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韵文学会、绍兴文理学院和绍兴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来自祖国大陆、地区以及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共80人莅临盛会,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海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新时期的陆游研究和中国山水诗、越中山水文化等两大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和探讨。与会代表高屋建瓴,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对陆游的精神思想、文学业绩和影响以及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山水诗的起源、越中山水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论证。诸位学者在交流和探讨中既有宏观综论,又有微观实证,精彩纷呈,新见叠现,均能站在学科前沿,挖掘出新的内涵,共同推动研究的发展。
无
苏州河,长江支流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俗称。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本书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分五个部分,介绍了苏州河的由来、苏州河的“湾”和“角”,苏州河的“渡”、苏州河的“桥”、苏州河边的建筑与工厂,基本上以苏州河边的地名为切入点,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并百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苏州河的故事,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