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这样一部富于创意而又扎实的作品,真诚地邀请你走进五台山,仔细看一看这座屹立千年的唐代遗构 佛光寺东大殿。拉页、翻翻页等小机关(这些可不是孩子专属!),将梁林以来的建筑史学研究积累,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试试用比例缩小的营造尺量一量半透明牛油纸上的斗拱、梁架和平面设计图,找到古代工匠的感觉。文献、档案、碑刻、题记、一片小小的壁画,就如同一条条线索,在抽丝剥茧般的推理游戏中,古代建筑的奥秘被一步步揭开。而书中精心设计的立体结构,可以让你直观感受到什么是蔚然唐风。这一次,你一定能读懂她!
《天下文明:紫禁城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是《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的姊妹篇,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故宫研究院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军完成的一部以紫禁城规划设计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著作。 全书共有五章,包括:一、《周易》与紫禁城平面规划;二、《周易》筮法与明北京城市设计;三、紫禁城的时间与空间;四、琉璃与五行;五、明堂探源 本书旨在揭示北京紫禁城的空间规划与支撑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知识与思想体系存在的深刻联系。作者指出,紫禁城虽然创建于古代中国的晚期,但它的建筑制度源出上古之天文与人文,直通农业文明的原点;其所承载的知识与思想体系,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本书内容宏阔,是一本具有具开创性的学术著作。 装帧精美,210X285mm大开本,彩色印刷,图文并
本书为大型资料汇编,收录宋以来直至民国时期(1916年)的文评专书和论著,共计一百四十三种,六百余万字,十册精装。所收内容主要以论古文为主,亦酌情选取论评骈文、时文之集成性著作,按著者生卒年之先后排列。收书均作提要,介绍著者简历、该书内容和主要版本情况,予以新式标点。各书底本大多选取精刊精校之善本,其中部分传本世所罕觏,如陈绎曾《文章欧冶》、王守谦《古今文评》等书,或国内珍稀,或中土久逸,本次整理对此类珍版则尽加利用。因日本学者所撰评论中国古代文章的文话甚夥,因此在附录部分,除选录两种较有影响的文话著作以窥豹斑外,并附《知见日本文话目录提要》一文供国内学人参酌。本书卷帙浩博,编选精当,堪与《历代诗话》、《词话丛编》鼎足而三,沾概学林,厥功甚伟。
韦力 传统文化遗迹寻踪 最新一步力作。 藏书家韦力穷五年之功,行走探访上万公里,分篇记述中国画史上120位画家的生平故事、创作概观、画史贡献,更及对其故里遗迹的寻访,廓清中国绘画的历史与艺术理念,复现中华美学的古典底色。
词体起于中唐,定型于晚唐,臻于两宋,两宋以来,遂成银汉。历代词集汗牛充栋,蔚为大观。后来者面对这个情况,其实是非常措手的,无论版本、传承、年代、作者,一旦汗漫不清,则统序崩乱,雠校不清。词,无可观。关于版本之学,历代诗话词话有多,但是,系统的学问,其实是自西学传入以后才开始的。也只有进入数字化时代,经年所集词集才能被全面检索和关照。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之前没有学者专门做过,这次邓子勉教授,基本完成了这个工作,补充了这个空白。本书在充分收集历代词集文献的基础上,从词集的传承、版本、影响、作者及成书经过、年代作了精密的考证和辨释,材料扎实,辨析有力,是词学研究的一大收获,对词学乃至古典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收藏家韦力的《觅词记》是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凡四十篇,是对中国词人遗迹的勘访记录。共计四十余位词人,四十二处遗迹,百余幅古籍书影,近三百张实地图片,几千里路风尘,数载光阴流转,探访传统文明华彩篇章,追寻词风古韵沉淀千年的美。
流沙河先生中年以后专注于中国文化研究,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并卓然成家,其解字三书《文字侦探》《白鱼解字》《正体字回家》以其博雅多识、诙谐风趣的美学特质,进入了无数读者的精神世界。兼具文化文学属性的《白鱼解字》,已经跻身当代名著之列。 在先生逝世一周年前夕,我们推出内含《文字侦探》《白鱼解字》(手稿影印)《正体字回家》(手稿影印)的精装特制系列,以此纪念他的功绩,亦可满足读者的收藏愿望。每本书首页都置放了先生晚年的珍贵照片。手稿本四色印制,*程度还原先生隽永、别致的书法真貌,涂涂改改画画,睹字思人,或可激起我们深藏于心的敬佩、爱戴之情。 我们还约请先生亦师亦友的至交撰写了《流沙河解字系列导读》一书,系统阐述其说文解字的文化价值。 附送彩照明信片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4》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文化市场;六、旅游;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良渚 玉石文 之考释 徐梦梅 良诸 玉石文 是指书契在良渚文化玉石器上的文字,以文字载体来命名,与殷墟 甲骨文 (书契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相对应。 笔者才疏学浅,经过三十多年古玉器的收藏实践和对中国玉文化的探索研究,于2019年7月7日在上海新民晚报 夜光杯 副刊上发表了《良渚 玉石文 》的文章,此乃一家之言。因恰是我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第二天,故此观点提出后,引来众多的关注和讨论。现再作些补充考释 一、 良渚玉石器上的图文字符学界其实早就有所认识。 1996年为纪念良渚文化遗址发现60周年,浙江省文物局编著的《良渚古玉》一书中就记载: 现已发表的刻有图画文字的刻划符号的玉器,似共有18件。法国1件、美国5件、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2件、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1件,故宫博物院3件、首都博物馆1件、上海博物馆1件、浙江省
书院在我国历史上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在教育之外,还承载着书籍流传、文明传承以及历史人物的出处命运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古籍版本专家韦力先生寻访古代著名书院的游记合集。全书包括北京金台书院、河北莲池书院、山西石芸轩书院、长沙岳麓书院、浙江万松书院、浙江紫阳书院、陕西正谊书院等共57座古代著名书院遗址的寻访札记。在57篇游记中,作者着意考订相关史实掌故,描述相关历史人物生平沉浮,并穿插书院藏书、刻书及书籍流传递藏脉络,文笔生动,引人入胜。
本书汇集山西地域宗祠50余座,从其分布现状、建筑空间记忆及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山西地域宗祠逐一展示。本书对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提供依据,对雕刻、装饰、建筑结构与空间形态、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本书对长沙地区现存各时期碑刻进行系统调查,逐一传拓,深入发掘省、市、县博物馆珍藏,共计制作、整理拓本近四百件,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碑、麓山寺北海三绝碑等珍品碑刻。在此基础上,由长沙市文物局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这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类、释读、点校,终决定遴选出其中的300余件拓片精品编辑成书。书稿自唐至当代,将碑刻划分为庙祠、志墓、摩崖、塔桥亭、应用等五大类,以年代为经、类型为纬,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沙古代碑刻存世概况,从书法艺术、补史证史、保存文献等诸多方面阐述湖湘文化核心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酒票是酒的商标,展示品牌的悠久,承载每一个酒坊的历史。绍兴黄酒的生产都是手工业作坊、家族企业。几代之后,分出许多房子弟的许多家酒坊。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酒坊。但是这每一家都要表现本作坊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都要在酒票上标出同一个当初的老字号的名称。但是,在另一方面,又要声明只有自己才是这家老字号的真传,又要标出本家主人的名字以示区别。这样的情况,在本集酒票中,例如字号为德润徵(或 德潤号 )的酒坊其表现就比较突出。传了几代之后,它有了许多分支。与之有关的共有二十二张酒票,占全部酒票一百零五张酒票的近四分之一。在这批酒票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例如名为 章东明坊 的酒坊。在全部一百零五张酒票中,章东明坊的酒票有六十一张,占百分之五十八。但是内容中没有显示出家族各房分支的情况,酒庄字号一律
该书由由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任主编,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先生任副主编,集合了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领域知名学者共同打造的一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目前该项目已经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凤凰集团重点项目。全书分为仁爱,仁政,爱国,治学等十二个主题。 文所以载道也 (宋周敦颐《通书 文辞》),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深刻体现了文学的社会责任。 文 是中国古代*能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文体。本书的编写是贯彻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文章 弘道 理念的当代尝试。由主编莫砺锋先生亲自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章中选取192篇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从十二个主题出发,深入阐发中华传统价值观核心思想观念,对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进行当代诠释和发展,从而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该
本书汇集陕西地域民间宗祠50余座,从其分布现状、建筑空间记忆及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美学、建学两大学科优势,汇集大量实拍图片、测绘图典对各省域宗祠逐一展示。本书对陕西民间宗祠建筑保护、修缮等工作提供依据,对雕刻、装饰、建筑结构与空间形态、宗祠教化等方面的整理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中国语学文库(第二辑)》一书十册,由《词汇隐喻研究》《基于语用视角的汉语语句重音研究》《小句中枢视点下的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等组成,内容以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为主,汇集各高校中文系教授、副教授的研究成果,精心编排成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广阔的中国语言学画卷
《中国语学文库(*辑)》一书共十册,由《汉语复句句序和焦点研究》《多模态即席话语研究》《事实挖掘与理论探索:汉语语法问题的多维思辨》等组成,内容以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为主,汇集各高校中文系教授、副教授的研究成果,精心编排成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广阔的中国语言学画卷。
.
《中国精神文化大典》是俄国汉学研究集大成之作,纵向从夏商殷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横向从中国的哲学,宗教和神话,文学与语言文字、历史思想与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技术和军事思想、卫生与教育,艺术等学科,都作了历史性和学理性的全面研究。本卷涉及中国精神文化中的特殊现象 神话和宗教,本卷作者从对中、俄学术界的有关研究的关照入手,与国际汉学界对话、争鸣,在对中国神话和宗教的学术史梳理中展开作者的学术思考和知识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