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在分析了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及当前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符号尤其是文化符号在传播信息、形成共识、建构身份、塑造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提出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选择原则和传播策略。
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先秦诸子就是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绽放的艳丽花蕾,其思想的展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要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先秦诸子。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深受欢迎的 先秦诸子 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所述内容与学界通行理解多有不同,有很强的个人特色。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中国人,大有裨益。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相辅相成,为加快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本书将科技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科技馆场域中的表征、呈现与传播,研究科技馆展厅、展项研发中对科技文化内涵的挖掘、展出后对科技文化内涵的传播等多种科技展览叙事与科技文化之间的渗透与互动,从历时维度和共时维度探讨科技馆视域下科技文化的演变与呈现,将科普研究与科技文化、科技哲学等学科的研究相关联,开拓科普研究的新境界。本书内容包括:*章、科技文化的可能向度;第二章、技术文化与展项叙事;第三章、创客文化与展项建设;第四章、文化心理与展项设计;第五章、科幻文化与科普展项;第六章、奥本海默科技馆哲学;第七章、儿童科技馆发展简史;等。
本书结合国有企业工作实际,系统阐述了政务信息的概念、特点、作用、开发运用等各方面内容,重点对政务信息的写作技巧和经验进行了介绍,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案例、模板丰富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国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作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读本,本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议题分章节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众创时代、认知创业、认知自我、创客创新、机会获取、团队组建、资源整合、创业融资、创业计划、企业成长等十大议题。既有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和形势政策的介绍,也有众创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认知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分析;既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也包括创业实践行动的指南;既有 互联网 时代下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又有大量本土创新创业案例的呈现和创新创业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
本书从知识溢出为起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市场规模扩大、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提升,讨论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产业 集群的构成分布以及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技 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通过模型和实证分析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在产 业集群发展不同的阶段,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研究了产业集聚 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技 术创新生态环境。 本书旨在从技术创新和生态学的视角来揭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 的结构及其进化机制,并探索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以期为提 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治理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新视野 文化遗产保护论丛 出版在即,出版社嘱我写一个自序。心怀往昔,愿以时间为轴写出自己简短的感言,希望聚焦有启迪意义的文化历程,也希望表达充满真情实感的 乡愁 。 2011年8月25日清晨接到通知,我将要离开工作近10年的国家文物局,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消息突然,没有精神准备。记得当天上午工作日程是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做专题报告。一路上,10年来的工作情景在脑海中闪过,想到在走向新的岗位之前,应该对以往工作进行回顾,负责任地进行工作交接,于是到会场后便放弃了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演示内容,改为讲述参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体会,将近两个小时的畅谈,仍感意犹未尽,充满着回望与寻觅的思绪。 如今看来,当年的工作状态可谓 不堪回首 。就在接到通知那天之前的一周内,还经历了 南征北战 的过程:8月18日在吉
高校是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的摇篮,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培育当代大学生,是高校的使命。本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眼于价值观教育理论在大学生群体的运用,在整合价值观教育研究、青年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攸关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内容、主体、载体、方法、物质基础、生活基础、心理基础、文化基础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力求解决引领与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高校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本书作为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性探索,汇聚了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实践经验,凝练了高校政策研究者的思考探索。全书共七章,分别从新形势新常态、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的桥梁和媒介作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钥匙、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改革创新和机制建设、党组织发挥政治保障作用的着力点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全书各章节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致力于将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有机结合,以有利于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务,同时,也期待能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学者提供实证案例。
心斋为阳明高弟,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阳明之门尽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觉气象非凡。”泰州阳明学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实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可谓以平凡世界为道场,弘传心学的辉光。 本书源于作者在江苏东台面对广大市民的系列讲座。在本书中,作者不但将自己对儒家心性学的切身领会凝聚为穿透文本的创见,而且将高妙的心性道理拉回地面,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彼此印证,化本体为“现代工夫”,重新焕发了儒学的生命力。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文育IP的打造。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终端的普及,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利,而社会教育资源的不断加入,也使得学习、活动发生的空间和形式不断丰富,加之国际教育交流更加频繁,教育的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平台也更加广阔,这些都为文育IP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沃土。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背景写作的。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 倡导全民阅读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 十三五 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 书香 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主要围绕数字阅读与数字资源开展,揭示各种数字阅读资源,帮助阅读者享受数字阅读的便利,让读者在认识和了解各类数字资源的同时,更好地进行知识发散,学习更多的关联知识,能够
随着 一带一路 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及合作也更加深入及广泛。在 一带一路 战略中,教育交流是民心工程,是构建国家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友好交往史、系列政府法规的签订、合作机制的推陈出新、合作载体的有序运行,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书主要围绕 一带一路 下教育发展新趋势 分别从 一带一路 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 东盟教育交流周,搭建交往之桥、 一带一路 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聚焦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 一带一路 下国际汉语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及 一带一路 下的网络远程教育等热点着手,结合相关主题报道进行分析与论述,旨在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加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共同行动,为共建 一带一路 提供人才支撑提供参考与借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少壮之时理想高远,将身许国,准备为唐王朝的中兴轰轰烈烈地干上一番事业。然而,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顷刻间粉碎了他人生的几乎所有希望。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从此开始他那如同被抛弃、被拘囚般的谪贬命运,开始了他在遥远空间和漫长时间双重折磨下的无尽等待和煎熬。从“风波一跌逝万里”到“独钓江雪”,从贬谪生涯到儒者情怀,从生命孤独到诗文创作, 学者尚永亮深入讲述柳宗元置身苦难、品味苦难并 苦难的心路历程。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好读,有学者的深度、作家的文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文普及型读物。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 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部分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 “十四五” 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