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用上自己的感受的机会。需要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需要的是根据真实感受,而不是根据胡乱发挥的想象而来的创作。这本书想介绍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观察。 卢安克
本书是全球知名博物馆学研究专家约翰 H.福克(John H. Falk)教授的经典之作。经过多年对博物馆观众的研究,福克教授总结出了观众在博物馆的经历模型。在他看来,这个模型是带有预言性的,其中身份(identity)因素在观众参观中非常重要。在书中,他还区分了5种观众类型,并且分析了驱使他们多次参观博物馆的内在因素。本书对博物馆如何塑造、呈现个人和群体的身份的理解,具有独到见解。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对博物馆从业人员,本书均具极高的阅读价值。
书海无涯,经典好书读不完,怎么办? 知道读书好,但就是读不进去,怎么办? 读书特别慢,读完又记不住,不能落到实处怎么办?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得到:速通100本经典》来帮你。刘擎、万维钢、贾行家、李翔等10多位名家老师、专业读书人,精选文学名著、人文社科、商业视野、科学素养、思维工具五大模块100本经典好书,帮你以一本书为钥匙,走进人类文明宝库。用好书武装自己,掌握一整套应对现实世界的知识系统和底层方法。
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众多大型晚会中,一直是筹备时间*长、动员部门*广、参与人员*多的电视晚会。作为一台全国性的文艺晚会,春晚不仅反映了主旋律,也反映了每一年我们在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用文艺形式针砭时弊,表达我们开拓进取的信心与决心。所以,春晚不仅是一台大型晚会,更是社会进步的记录者。如今,带着笑声与骂声,带着褒奖与批评,带着*初的艰辛与一路光彩,春晚已经走过了38年。回望,是为了铭记;盘点,是为了思考。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共同呼吸,反映时代的要求,春晚才能不断焕发风采。
云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其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书基于信息化系统治理思维、风险管理理论和档案学基础理论,分析了云数字档案馆安全风险的产生、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规律,探讨了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从组织保障、档案业务管理、信息服务、技术实现四个维度,构建了云数字档案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风险判定标准、风险评估规范和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云数字档案馆的风险防范和运行管控,丰富了档案学理论和方法。
张永祥,本书主要从哲学知识论特别是从知识观视角,对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知识论基础从哲学层面作了一定程度的学理分析。本书认为教育中的知识问题其实是一个知识观问题。知识观是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依据。知识观深刻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至知识教育目标等方面。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末民国(1898 1937)北京的城市空间变迁史,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考察近代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社会因素与文化表征。本书立足于文化研究的视野,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帝都、国都、故都的身份变化为节点,梳理保守的政治制度、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代化两股力量在近代北京的碰撞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揭示出传统的政治、文化是抑制北京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因素,也是形成北京传统与现代相交叠的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
《文品与人品:一个总编辑的读人笔记》是出版家江曾培先生带有个人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集,收入五十余篇怀人叙事的散文,记述江曾培先生在半个世纪的出版生涯中与诸多文坛名家的工作交往和个人友谊。全书共分三辑,分别是 前辈:作文为人尽光辉 友人:用生命书写生命 书中人:阅读与行路 。笔下人物包括巴金、王元化、柯灵、赵家璧、徐中玉、陈荒煤、徐迟、金庸、丁景唐、陆文夫等,字里行间饱含智慧与深情。通过这些充满回忆的散文,读者不仅能够体会到一个有眼界、有担当的出版人所具备的文化品格,也可从侧面了解中国文坛以及出版界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的积淀与传承。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 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部分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 “十四五” 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物以类聚人群分。《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通过构建新媒体时代分众阅读服务框架,研判不同阅读群体,甄别不同阅读需求,指出了分众阅读与智慧提升的阅读推广新方略
本书共收录 23 篇文章,全书由特稿、总报告、阅读综合研究、 深圳读书月 研究、数字阅读研究、图书馆研究、阅读平台研究和阅读空间研究等八个专题内容组成,既总结上年度的成果与经验,同时提出新一年的思路和建议。 自 2018 年终岁尾启动编写,至 4 23 世界读书日面世发行,本书编辑出版历时不足五个月,历经紧张而紧凑的组稿和编校过程,力求传达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只为给读者呈现一份优质的年度行业发展报告。
本书作者勾勒出 书山脉络图 ,搭建起 人类文明大厦 ,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迅速建立对整个世界的宏观认知,其中15条书山脉络和88本著作非常重要,它们构成了世界的轮廓、框架、边界,甚至逻辑和因果。可以说,了解了它们,就了解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就能看清当今世界的所有矛盾、冲突和迷茫;了解了它们,就洞察了人生,掌握了幸福、成功和财富的密码。 本书附带的81个与当今现实相关的话题,更是能够促使读者朋友纵横想象,跨领域融会贯通。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 世上的书很多,但值得读的书并不多。 人生时间精力有限,读书就要读性价比高的书,而且是能够帮助建立认知框架的书,读完还要思考和辨析真伪,才能终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本书不仅给出了全盘阅读路径,而且跟读者一起搭建了终身受用的宏观框架。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 倡导全民阅读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 十三五 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 书香 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解读了全民阅读在我国校园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典型案例,探讨了我国校园阅读推广的人文理念以及校园阅读推广的进展。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为了便利于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在华创办了大量的文化事业,如宗教机构、教会学校、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教会医院、救济机关、图书馆、博物馆、出版机构、娱乐机构(电影院、公园、赛马场等)以及教育宣传、医学研究、基金会和学术科研机构等。外国传教士掌握着这些文化机构中的行政和财务大权,排挤和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全力控制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幻,对外国在华文化机构实施相应的文化政策。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中共肃清外国在华文化势力的进程,到1952年底基本上收回了教育主权,维护了新中国的文化安全,也促进了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开展。
随着 一带一路 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及合作也更加深入及广泛。在 一带一路 战略中,教育交流是民心工程,是构建国家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友好交往史、系列政府法规的签订、合作机制的推陈出新、合作载体的有序运行,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书主要围绕 一带一路 下教育发展新趋势 分别从 一带一路 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 东盟教育交流周,搭建交往之桥、 一带一路 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聚焦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 一带一路 下国际汉语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及 一带一路 下的网络远程教育等热点着手,结合相关主题报道进行分析与论述,旨在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加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共同行动,为共建 一带一路 提供人才支撑提供参考与借鉴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 倡导全民阅读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 十三五 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 书香 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以怎样理解 全民阅读 ,如何具体构建 书香社会 为叙述重点,综述了海内外鼓励读书、推广阅读的重要方略和具体案例,是一部贯彻着全民阅读推广人文理念的指导读物。
本书在 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 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本书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
妮娜·西蒙著的《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奠定了21世纪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基础,但并不存在全世界博物馆通用的 模板。所以,我们在“参与式博物馆”工作坊教学过程中提醒大家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体验的本质具有在地性,从而建议参与式博物馆需结合中国国情来操作。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部分是参与的理论建构,妮娜称之为参与的设计;第二部分则列举了参与的四种实践形式,以及如何评估和管理参与式项目。整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参与的各个层面,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参与式博物馆体系,不仅在理论上有比较充足的支撑,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战性。
《中国水利水电科普视听读丛书》是一套全面涵盖水利水电专业、集视听读于一体的立体化科普图书,共14分册。本分册为《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目前已评选出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选取12个案例,系统梳理遗产工程的历史沿革、工程体系、遗产价值等,用科普的视角阐释专业的水利知识,向读者介绍中国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多样性的灌溉工程型式、灌溉工程发展历史、丰富多样的灌溉水利文化,科普水利遗产的相关知识,增强大众对我国水利悠久历史、 成就和丰富遗产的系统了解,增强文化自豪感和遗产保护意识,有力促进我国水利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开展和水文化的传承发扬。 本丛书可供社会大众、水利水电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