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论述货币发展的历史沿革,从侧面呈现了历史的另一种风貌,揭橥历代兴衰的奥秘。书中附有精美的艺术图片,立体地展示了古人的世俗生活,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感与价值。 本书亦是一本古钱币方面的专业书籍,书中囊括了历代纲目货币的清晰彩图,并附有详细的阐释,其中不乏诸多首次公开的考古发现与学术观点,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 权威名家推荐,次货币铸造的重要节点,500余幅货币彩图,详尽的图释,图文共赏, 货币里的中国史,透过钱眼看中国。
《龙门百问》从龙门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的独特视角,以普通游客游览龙门石窟需要了解的石窟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图文并茂,蔚为大观,回答了人们关注的110 多个问题,涵盖了龙门石窟开凿的历史、窟龛造像艺术、佛教造像宗派、龙门地区寺院、中外文化交流、流失海外龙门石窟文物,还重点关注了龙门石窟的地质与石窟造像的关系、龙门石窟文物研究与保护等内容。本书吸收了60 多年来龙门石窟研究的主要成果,凝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科学普及读本。
张謇在江苏沿海地区开展盐垦实践,探索民族复兴道路,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规划建设方法论。面对自然挑战与建设困境,张謇创造性地融汇水土治理传统经验和国际工程技术,形成特色鲜明、适宜推广的水利工程体系。张謇盐垦事业注重 成聚成邑成都 的人居建设,实现了江苏沿海地区从盐场人居到农垦人居的系统转型。 书中引经据典的研究文献、科学严谨的规划理论、韵味通俗的解说辞藻、专业丰富的承载地图,科学解读张謇在江苏沿海地区基于水利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实业振兴等手段的盐垦实践,立体展现江苏沿海张謇盐垦区规划建设是张謇开展实业、教育、慈善事业的物质的、区域的基础,研究分析整体保护张謇盐垦文化遗产重要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意义。
本书图文并茂,主要研究佛山积淀千年的村落文化,撷取史前著名村落遗址、历史悠久的历史村落、近现代较为完整的村落为研究范本,从建筑结构、形制、装饰、规格、风水,以及宗祠、宗教、民居、人物、信仰、风水堪舆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入手,对佛山村落文化进行了源远流长而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认为佛山历史村落自成一体,很好地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特质,在广府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岭南文化*风情的体现。同时,佛山历史村落是岭南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更是其*直接的维护者、承载者。希望藉此,生发世人对佛山历史村落的重视,体会村落承载的文化感召力和神圣感,唤起世人对历史的珍重与文化的传承。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很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本书项目组从2014年开始启动寻找光明记忆项目,在深圳光明新区寻找这城市里曾经的村落,寻找村落里的老人,寻找古旧的建筑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寻找着这方水土独有的风土人情,试图从那些本土人的氏族源流、古旧的建筑、传统的习俗、特色的美食中寻根光明,寻找到专属于光明这座小城的记忆。本书为《我们深圳》丛书中的一本,是一本汇集了集体智慧的非虚构图书,带领读者深入光明新区,了解光明新区的岁月悠长和历史文化积淀之美。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深入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演进及其特点等重大理论问题,集中探讨和论述了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封建农业发展途径和特点、中国封建社会人口发展规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等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唐浩明从曾国藩的日记中精选三百余篇,分为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八大类,并结合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重大事件等进行综合评点,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曾氏日记。
东汉许慎(67~125)撰著的《说文解字》,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形成了专门的“许学”或“说文学”,是古文字学的核心典籍。许慎当年还撰著《五经异义》《淮南鸿烈间诂》等经学著作,有“五经无双”的美誉。而关于许慎本人的传记,在《后汉书》本传中寥寥85字,略述里籍、为学、官历、著述四事。本书《许慎评传》分为许慎传略、撰著《说文解字》、五经无双许叔重等三部分,附录了许慎传集注、说文前叙注译、说文后叙注译、许冲奏表注译、重刊宋本说文序等经典史料,以及作者撰写的两篇论文,参考有清以来的研究,经过详细的考察,基本廓清了许慎的生平事迹、学术经历,对许慎的著作和学术成就进行了作者自己的评论。
“许倬云看历史”系列包括《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套书写作时间先后持续二十多年,将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代经营管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深入提炼总结了“中国人自己的经营之道”,自2005年在大陆陆续出版以来至今。 《从历史看人物》是“许倬云看历史”系列的第二本,此为全新修订增补版。本书前半部分探讨了商鞅、汉武帝、岳飞、梁启超等二十余位帝王将相的人生历程及成败得失。许先生认为,人物的行为是由其自己认定的生命价值所决定的,这是根本的驱动力。所以,后半部分接着结合历史经验,讨论了人生价值问题,并希望给当今世界价值重建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
本书旨在用现代天文和数学知识,解释正史《律历志》(或《历书》)中有关历法计算的文字。 解释做法是把历志中有关计算法的文字,按自然段顺序编号,逐条解释。包括:(1)用现代数学公式表达原文所述的计算法。(2)对算法依据的道理分说明白。一般只写序号,不录原文,个别需特加说明者除外。 三统历以后,一般分四、五个部分:一是解释各参数的意义。二是日月运行计算法。三是“五步”(五星运行规律的总述)。四是由五星运行规律进行的各种推算。五是有的带附表。 每章首加一段短短弁言(与“历志”计算原文无关),说明该历法的总体情形,如历法作者、颁行时间、历法特征等。内容会随历法的具体情形而定。 大致是按历分章,虽在同一编“历志”而分属不同历法,便各自立章。
与一般的职业历史学家不同,吕思勉先生一生的主要工作是教师,他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教书育人。《吕著中小学教科书五种》即为吕思勉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编著的五种教科书的汇编,即《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高中复习丛书本国史》、《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这些教科书虽说是为当时中小学生(主要是高中生)写就的,当时如今即使用作大学历史专业的教材,恐怕也不嫌其浅。通过《吕著中小学教科书五种》深入浅出的解读,想必广大读者能够受益良多。
本书是我二十多年来学习辽、金史,探索一些具体学术问题的劳动结晶。书中的内容多为最近几年才完成的研究成果,有一些成果虽然以前曾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过,但在收进本书时,又做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辽、金两朝的历史研究,历来被视为中国断代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我之所以能接触到这一领域,并非偶然。二十多年前,我在吉林大学攻读东北地方史硕士研究生时,在恩师张博泉先生的指导下,做了一个探讨有关金代科举制度的学位论文,之后就对金史产生了兴趣。由于辽、金两朝历史关系密切,后来又相继对辽史的某些课题做了探索,但主要还是涉及金史的内容较多,这在本书的具体篇章方面也有所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只是客观地记录了我对辽、金史有关问题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轨迹。关于辽金两代的历史,中外学者都先后做过不同程序
全书图文并茂,通过对几乎属于私密的且大多首次公开的近代名人日记与书信的近乎文献史学的探幽与寻踪,具独特视角、发现和独到见解,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艺术史和学术史研究的若干空白,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人文,为研究当时文人社会生态提供了重要线索,成为学术研究不可多得的手资料,具有很强的研究文献性、收藏导读性,同时也再现了近代海派文化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