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卷主要讲述的是普法战争第二阶段,即老毛奇率领军队与法兰西国防政府继续作战。德军包围巴黎后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逐步夺取斯特拉斯堡、梅斯等关键城市,并在不同地区对抗敌卢瓦尔河集团军、北方集团军、东方集团军,以及分布各地的法兰西自由射手(由此发生了一系列战役)。 到战争末尾阶段,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统一的德意志 宣告建立。随后不久,德意志一方击败法兰西国防政府,取得战争胜利,普法战争结束。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发展及空间优化重组》以中国城镇化过程为研究背景,系统分析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多尺度时空格局,剖析了中国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模式,并定量识别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之上,从乡村空间优化重组的视角,选取典型区域,实证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机制和不同区位的村庄空间重组模式,以及农村建设用地空间整合的模式,最后归纳乡村多维空间重构的研究内容框架及逻辑主线。
内容提要 王云路主编的《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1册)(精)》为《中华礼藏》“礼经卷”周礼之属第一册。本书稿所用底本为最早的正经注疏合刊本——南宋绍兴年间两浙东路茶盐司本(因刊刻于绍兴府,故或称“越本”;其版式为每半叶八行,故又称“八行本”)。该本“经-疏-注-疏”之排列方式与其他所有注疏本“经-注-疏”的排列方式截然不同,应当是在单疏本的基础上编入《周礼》经文与郑玄注,故虽为注疏合刻本,但仍题为《周礼疏》。《周礼注疏》已有几部点校本,但或以阮元刻本为底本,或虽据八行本点校,却以今律古,反而根据后世注疏本的体例破坏原书编排次序。现在按宋时旧貌进行整理,对于研究《周礼注疏》文本内容及考察注疏合刻本的流变过程甚有俾益。
本书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历史学的演进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分析,反思了日本史学依据何种思想、具有何种问题意识、利用何种方法推进其研究、历史学的趋势与未来等问题。作者并不志在深入描述各个时代、各个领域的具体研究史的细微内容,而是希望厘清历史学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近代历史学的形成”从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史学谈起,讨论了启蒙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超国家主义历史观等史学观念与流派的影响;下篇“现代历史学的发展”对二战后至当代的日本历史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张家驹史学文存》由《宋代社会中心南迁史》、《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史学论稿》三部分组成。《赵匡胤传》、《沈括》等若干部学术著作以及《宋代分路考》、《赵匡胤论》等代表性论文十五篇,全面展现这位命运坎坷的历史学家的杰出成就。
本书为作者关于20世纪史学史、史学理论的相关论文结集,大多发表于《历史研究》等有名学术刊物。作者主要致力于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本书所集诸文,正是围绕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而展开的。全书描述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基本形态及发展脉络,梳理了两大学术谱系的对立与整合,并对当今学术史情境下如何治学有所建议。
本书为作者关于20世纪史学史、史学理论的相关论文结集,大多发表于《历史研究》等有名学术刊物。作者主要致力于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本书所集诸文,正是围绕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而展开的。全书描述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基本形态及发展脉络,梳理了两大学术谱系的对立与整合,并对当今学术史情境下如何治学有所建议。
17世纪以后,西方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促使西方史学进入新世纪。19 世纪以后,西潮涌入中国,中国的新史学群出并作。本书所收论文评述了梁启超、傅斯年、张荫麟在融会中西史学方面的成就,论述了比较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传统中国史学等各种史学方法的功过得失以及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