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 双百 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重点收录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领域优秀学术成果,特别是发表学术期刊无法承载的长篇文章。本书是总第8辑
“表现”原本是美学和文学理论中的范畴,安克斯密特将之引入关于历史叙述的讨论,其意在于“提议从美学的观点看历史编纂”。在这一意义上,历史叙述就像肖像画,它不是有关对象的摄影反映,却是人物风神的丰富表现。作者在《历史表现》中从“史学理论”、“历史意识”、“史学理论家”三个层次,系统讨论了历史表现理论。《历史表现》充分认识到,历史写作在满足理性的、科学的探究要求的同时,审美也是其内在固有的要素。为了恰当理解历史写作的性质,应该区分表现与描述,并且以表现概念为核心,重新来定义诸如意义、真理和指称等传统的语义学工具。《历史表现》的目的,是要在历史研究的文学进路之铺张与实证研究之节制中间界定并探寻某种中道。这一思路导向了历史研究的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在重申历史写作的审美维度的同时,也再次
本集所搜笔者过去所发表的11篇论文,其中有3篇讨论唐代吐蕃史的史料问题,包括吐蕃文献、各类藏文文献以及汉文史料等,对唐代吐蕃史研究的意义、重要性及所产生的影响等。唐代吐蕃社会,在藏学研究成果中,属较少着墨的一环,笔者以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探讨吐蕃信史以前的社会,发展到唐代时期,其社会形态及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形,复由唐代吐蕃社会的阶层,研究其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状况,及彼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