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 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英国人开乐凯,1875年来到上海,曾任《上海差报与中国钞报》等主笔,并创办《文汇报》。本书收录了为开乐凯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为《文汇报》等撰写的文章,书中内容关于上海的有戏院演出、自来水厂、火柴厂、黄包车夫、印刷厂、巡捕、仆人、法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书中还描写了作者从上海到汉口、北京以及中国西部漫游时的所见所闻。本书为我们 了解当时开埠近五十年的上海社会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及西方人的中国观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是一部难得的了解近代上海的佳作。
......
《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 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 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中国古人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二十四节气及天文历法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故又称阳历。
本书所记潘伯英、黄异庵、杨振新、曹啸君、尤惠秋、邢瑞庭均为苏州弹词界造诣 的前辈艺术家,他们引经据典,面风、手势、眼神配合到位,表演炉火纯青。书中客观记录了他们跌宕动人的艺术生涯,展示了他们对弹词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弹词艺术凝结着他们毕生的追求与不懈的奋斗。他们既是传统流派的继承者,又通过各自长期的艺术实践在说噱弹唱演诸方面, 风格,自成体系。本书为研究苏州评弹历史,传承评弹艺术,发展与创新评弹事业提供经验和指导。
本书所选收的一些历史随笔,通过对历史生态的扫描、质疑和透视,通过对历史真相的追寻、探究和争辩来再现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真与假,善与恶,悲与喜,爱与恨,惋惜与愤怒,正义与卑劣,虚伪与崇高。这些文章力戒封闭的思维、陈旧的意象、钝化的感觉、老掉牙的故事和苍白无力的表达,追求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鲜的材料、尖锐的洞察力、个性化的真知灼见,在行文上则努力深入浅出,富有质感,大处能见方圆,小处可知细心,以坦率的真诚与读者进行促膝式的交流。对历史的质疑和批判是文章的主要诉求,干预历史的冲动弥漫在字里行间。在历史悲剧的巨大怆痛中,表现历史在克服重重阻碍中得以摇摆前行的艰难;在喻人、悦人、予人的历史叙事中,启迪并接通广泛的思索,增添认识的新元素,透悟打通古今的人类智慧。
《六十四卦与历史》*特点是 经世致用 ,一扫专作 纸上功夫 的解经之风,还大易准之于自然、社会历史的原貌。也就是说,以华夏五千年历史事实为准绳,来证实 神无方而《易》无体 的大易精髓,使先秦易学复明于世。只要知晓伏羲六十四卦值于何时,则以文王卦辞加以诠释,则 古今如旦暮 、 百世可知 、 一如身所历 。读之使人震聋发聩。 大易的*层次是先天易学,先天易学是核心、是根本、是基础;后天易学是行迹、是应用、是千姿百态的众生相。先天易学与后天易学之间完全是一种体用关系,先后天珠联璧合,乃成大易。 综上所述,常秉义先生所撰《六十四卦与历史》一书,使纯一不杂的邵子先天易学体系复明于世,一展其内圣外王、含而不露的大战略、大智慧,一部石破天惊之作。可谓易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仿《史通》而编的、有一定体系的、能成一家之言的论文汇编。据其自己的设想,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国史要义》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北大史学(19)》收录了历史学领域的论文多篇,论题广泛,包括中国史、世界史、生态史等专门史领域的优秀论文。作者包括北京大学有名历史学家祝总斌、何顺果、王小甫等,也囊括了不少中青年学者近期的优秀学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