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3折-4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4折4折-5折5折-6折
筛选:
    • 老照片(珍藏版)(第106辑)(珍藏版)第106辑 山东画报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冯克力 主编 /2016-04-01/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十余年来,不断出版的《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定格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本书是《老照片》(珍藏版23),由冯力主编。内含吴炳琳的《我的1945年》、张在璇的《舅舅留下的底片》、王秋杭的《1989年:大西北采风记(中)》等文。

    • ¥30.1 ¥80 折扣:3.8折
    • 山志-元明史料笔记 (清)王弘 撰撰,何本方 点校 中华书局【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清)王弘 撰,何本方 点校 /1999-09-01/ 中华书局
    • 本书为作者的读书及见闻随笔,着录有经学、史学、语言学、书画金石之学及当时社会、民俗等方面的资料,对了解和研究明清之际的社会历史、学术文化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用了不少篇幅记述见闻杂事,作者着墨多着眼于有益社会与纠正时弊。如在避火法条中,告诉世人一种火灾发生之后的自救办法。在卧冰割股等条中中对用杀子、割肝、割股等残忍手段刻意企求旌表的行为予以否定。在礼佛老、二氏等条中既表示了对佛、道的不赞同,也表示了要给予它应有的尊重,认为程颐的指斥未免过份。在秦始皇、技术、祅民等条中抨击了仙术、麻衣相法邪术之害人、害己。所录见闻绝少神奇怪异之事,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44 ¥129.37 折扣:3.4折
    • 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 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正版图书】
    •   ( 1 条评论 )
    • 朱元石 等访谈整理 /2013-01-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吴德(1913—1995)河北省丰润县人,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参加中华民族反帝大同盟,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至1937年,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历任全总华北办事处驻唐山市工会特派员,唐山市工联党团书记,华北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北平市委副书记、职工部部长,华北铁路工委书记。他曾代表河北省委参与领导唐山开滦煤矿大罢工和唐山市总同盟罢工,在我国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了苏区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分委书记,代表河北省委参与组织冀东武装起义,直接领导发动开滦煤矿工人起义,为建立、壮大冀东抗日联军,坚持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任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5

    • ¥38.57 ¥107.14 折扣:3.6折
    • 失落的一代 (法)潘鸣啸 著,欧阳因 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2 条评论 )
    • (法)潘鸣啸 著,欧阳因 译 /2013-09-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引述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轰轰烈烈的高潮。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移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一代人被称为“失落的一代”。 如今,“失落的一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新一届领导人,7个政治局常委中,4个当过知青。 现在,中国的命运已然落在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将如何实现最伟大的“中国梦”。 这本书将带我们深刻地认识并了解这一代人,了解他们的“中国梦”。

    • ¥47 ¥131.37 折扣:3.6折
    • 中国知青文学史稿 郭小东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郭小东著 /2012-12-01/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郭小东教授主编的《中国知青文学史稿》力图从历史的角度,全面梳理中国知青文学发展的过程与轨迹,展示中国知青文学从前期、中期到后期的不同审美特征和思想内蕴,是部有关中国知青文学的系统性、理论化的专著,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空白。 全书将知青文学分为“前知青文学”、“知青时期文学”、“知青追忆文学”、“知青后文学”、“后知青文学”五个阶段,并在联系、对抗、差异、品质中确立其写作立场和写作范式,从而体现出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既有学理性,又有较好的艺术感性。

    • ¥30 ¥85.37 折扣:3.5折
    • 宋季三朝政要笺证--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元)佚名 撰,王瑞来 笺证 中华书局【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元)佚名 撰,王瑞来 笺证 /2010-08-01/ 中华书局
    • 相对北宋来看,南宋存世的史料颇为匮乏,而南宋后期的史料就更是少得可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南宋后期历史研究的薄弱。史料是研究的基础,要想改变研究薄弱的状况,首先必须从史料的发掘与整理人手。关于南宋后期的史书,宋季三朝政要对于从事宋史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存在。不过,就是这样一部聊胜于无的宋季三朝政要,利用得也并不充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史书至今尚未有一个方便使用的整理本,而流行的几种版本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阙讹误。因此,从促进南宋后期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整理宋季三朝政要的确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 ¥48 ¥135 折扣:3.6折
    • 贺葆真日记 贺葆真 著,徐雁平 整理 凤凰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贺葆真 著,徐雁平 整理 /2014-03-01/ 凤凰出版社
    • 《贺葆真日记》,卷内又题为《收愚斋日记》,时间跨度从作者十七岁到五十四岁,从清末持续到民国时期共三十多年时间(光绪十六年正月至民国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几乎涵括了著者的一生。贺葆真记日记详于记事,其文字可作为个人实录来读,同时有人主动提供素材,因而《贺葆真日记》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乡村社会经济、士绅家庭、传统文人群体、书院教育的转变、士绅投身实业的尝试、各种党派活动的展开、股票的买卖、直隶和山东土匪的横行、政坛变换以及五四运动的旁观实录,还有北方社会风俗的描绘等等,可以著述待之。

    • ¥35 ¥99.37 折扣:3.5折
    • 石林燕语—唐宋史料笔记 (宋)叶梦得 撰,宇文绍奕 考异,侯忠義 点校 中华书局【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宋)叶梦得 撰,宇文绍奕 考异,侯忠義 点校 /1984-05-01/ 中华书局
    • 石林燕语十卷,宋叶梦得撰。叶梦得(公元一○七七年——一一四八年)字少蕴,号石林剧士,原籍吴县,剧乌程。北宋哲宗绍圣四年登进士第,遂迁祠部郎官。徽宗大观初,任起居郎、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积极参预朝政。高宗初,曾官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时,任江东安抚使。以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卒朥検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一生,屡经仕宦,学部博洽,精熟掌故,故著述甚富。据南宋陈振孙直刘书录解题着录,尚存者如春秋传二十卷、春秋考十六卷、春秋谳二十三卷、石林奏议十五卷、石林菩语十卷、避 暑录话二卷、岩下放言三卷、石林家训一卷、建康集八卷、石林诗话二卷词一卷共十一种,佚书包括玉涧杂书等近十种,内倥有诗文、词章、奏议、二释、笔记等。在笔记类著作中,石林燕语是很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一种。

    • ¥42 ¥133.37 折扣:3.1折
    • 范成大笔记六种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宋)范成大 撰 中华书局【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宋)范成大 撰 /2002-09-01/ 中华书局
    •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范成大笔记六种(繁体坚排版)》共有笔记六种。其中四种属游记,是作者于南宋前导六年出使金国及乾道八年赴广西南路桂林、就知静江负仕途中的考察日记。 1998年我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近几年新出13种,包括《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9种,《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清代史料笔记丛刊》39种,凡98种整体。加“”的图书为后出部分。我局还将继续整理其它有价值的笔记,陆续出版。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 ¥36 ¥95 折扣:3.8折
    • 我们怎样打进缅甸—随孙立人将军远征纪实 戴广德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戴广德 /2015-11-01/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
    • 本书根据年月贵阳《中央日报》出版的戴广德著《我们怎样打进缅甸——随孙立人将军远征纪实》编校修订而成。原著以滇缅抗战为历史背景,真实记录了中国远征军用双手和血汗夜以继日筑成滇缅公路;孙立人将军以少胜多,取得仁安羌大捷等历史事件。 中国远征军缅甸仁安羌大捷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之子刘伟民为本书作了序,还有戴广德之女戴晓萍怀念父亲之文作为本书附录,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世纪》杂志主编、编审沈飞德撰写后记,全面分析了本书的重版缘起、戴广德其人与赴印缅战地采访的机缘、中国远征军等问题,可读性强。

    • ¥40 ¥107.37 折扣:3.7折
    • 随唐嘉话 朝野佥载—唐宋史料笔记 (唐)刘餗 撰,程毅中 点校 中华书局【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唐)刘餗 撰,程毅中 点校 /2005-01-01/ 中华书局
    • 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着录。南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在小说家类里着录了隋唐嘉话一卷,刘餗撰。宋史艺文志也有隋唐嘉话一卷,列在刘餗的传记和小说之间。现存的顾氏文房小说本,据宋版重雕,书中贞字、构字等选缺笔,分上中下三卷。又有稽古堂丛刻本,与顾氏本基本相同,似出一源。还在历代小史本和唐人说荟等本,不分卷,条目较少。 刘餗,字鼎卿,史学家刘知几的儿子,附见雨唐书刘字玄傅。传中说他有国朝传记,新唐书艺文志乙部杂传记类曾着录,三卷,丙部小说家类又着录传记三卷,应该就是国朝传记的简称。此书邵博河南邵氏见闻后录卷三十曾引及,可见北宋诗已有此名称。此外,马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曾采用了刘餗的小说,不仅在考查中引述了小说的原文,而且通鉴正文里有一些唐代史实,最早就是见于今本隋唐

    • ¥37 ¥93 折扣:4折
    • 国语集解—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书刊 徐元诰 撰,王树民,沉长云 点校 中华书局【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徐元诰 撰,王树民,沉长云 点校 /2002-06-01/ 中华书局
    • 国语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所记内容以春秋史事为主,不少记叙与左傅相表裹,汉书苏文志将其与左傅亚列入“春秋家”,故自汉人以下,或径称之为“春秋外傅”,而称左傅为“春秋内傅”。唐刘知几作史通,始别左傅与语为两种不同的体裁,而以国语作为“六家”亦即诸种史学著述中的一家,即今所称“国别史”之首。清四库全书总目于史部下无“国别”一项,而将其列入“杂史类”。无论何说,国语长期以来被视为一部基本的史学著作,是没有异义的。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国语实际并是一部史,它的目的并不在于纪事;以国分类,亦不是它的主要特色。国语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部“语”,“语”的本义是议论。说文云:“语,论也。”其解“言”字曰:“直言曰言,论难日语。”是国语本为一部议论总集。

    • ¥34 ¥101.37 折扣:3.4折
    • 鹤林玉露 (宋)羅大经 撰,王瑞来 点校 中华书局【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宋)羅大经 撰,王瑞来 点校 /2005-06-01/ 中华书局
    • 罗大经(1196—1242) 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土,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时,因为朝廷起起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再未重返仕途,闭门读书,博极群书,专事著作。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此书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乘参证,补缺订误。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学流派,文艺思想,作品风格,作过中肯而又有益的评论。

    • ¥42 ¥137.37 折扣:3.1折
    • 汉书选中国史学名著选 冉昭德,陈直 主编 中华书局【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冉昭德,陈直 主编 /2009-04-01/ 中华书局
    • 《中国史学名著选》是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课程史学名著选读编选的。目的在通过选本训练学生阅读古典历史文献的能力,并略知我国古代著名历史著作的各种体裁和基本内容。 本书先编选《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六种选本,分册印行。体例不要求一致。或按年代先后,或按原著卷帙次第,或按问题性质分类,编次成书。 选本重点选录名著的代表作品,包括它所反映的这一特定时期的主要典章制度、重大历史事件、杰出人物的活动、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发现、文化思想的流派和民族关系等内容,以及著者的历史观点。 选本作了必要的简单注释,旧注可用的尽量采用。《三国志》裴松之注全录,《通鉴》胡三省注除反切外全录。

    • ¥30 ¥87 折扣:3.4折
    • 庸盦笔记 (清)薛福成 著,南山 点校【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清)薛福成 著,南山 点校 /2000-01-01/ 凤凰出版社
    • 《庸盦笔记》作者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副贡生出身。同治四年(1865),因致书曾国藩,建议改革科举、裁减绿营及师法西方科技,遂入曾氏幕府。光绪元件(1875),应诏上改革内政外交万言书,旋被李鸿章延为重要僚员,协理外交事务达十年之久。光绪五年(1879),撰《筹洋刍议》,力主发展工商业,实行关锐自主。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部署防务,协调前线官兵击退法舰进犯。光绪十四年(1888),擢湖南按察使。次年,受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同时历任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等职。在出使期间,进一步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发展机器工业,实行商办,并在政治上赞赏英、德等国的君主立宪制,成为享誉一时的改良主义政论家和思想家。光绪二十年(1894)返国,即病逝于上海。

    • ¥46 ¥117 折扣:3.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