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老赵宽碑(东汉绝世之初出土精拓本)》又称《三老赵宽碑》,简称《赵宽碑》,始造于东汉灵帝刘宏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末日(公元180年12月17日)。于1942年12月17日在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西五华里许的白崖子发现。距今立碑已达1830年。出土时,已自首行“三”字至二十二行“言”字蜿蜒斜裂,裂缝处有7字受损,另有6字亦损,清晰可辨者共681字。一度曾归马步芳所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收归青海省图书馆,1950年该馆失火,碑在底层,遭火焚楼塌压碎,现碑身仅存碗口大一块,残碑现存青海省博物馆。未毁前拓本极少传世。
本书从图腾文化、神话传说到儒、佛、道三教文化,从自然山水到茶文化,从民俗到文学艺术,从书院到理学文化,从历史事件到旅游文化,等等,都有详细的考证和阐释。而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的,则是摩崖石刻。 本书作者的研究,不是抽象的图解化的概念论述,而是根据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描述和情景化的分析解读,既有感性形象,又有理论深度,读之使人有亲历其境之感,同时又能深入其内,体会其中的文化意蕴及学术价值。
本书为石刻古文字,详细介绍了石刻文的基本知识,以及其典型的例子。
《大足石刻之谜》作者章创生、范时勇以独特的视角,在大足石刻的史料、传说及佛经故事中选择了思想性、代表性、故事性的20个素材,通过整理、研究和艺术再创作;采取通俗易读、趣味生动的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一部爱不释手的故事读本。《大足石刻之谜》每个故事由三部分内容构成:故事导读、故事原型和作者的人文解读。我们通过作者所述的故事和分析当中,可以窥见许多历史的真实原貌,并能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提示我们应然的做法,对于广大读者朋友有很强的指导性。它是成人小孩、国人老外了解中国文化的的普及读本,也是大足石刻部以人文的角度、故事的体裁、绘画的形式去解读的作品。
古碑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书法、书艺和书学方面。古碑中的名碑有两种类型:即历史型和艺术型。好多名碑的拓本成为书界所崇拜和遵奉的圭臬。特别是碑体亡佚的拓本,更成为书法艺术传世的名帖。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有些古碑虽然一息尚存,却面目已非。例如,东汉末年魏文帝曹丕废黜汉献帝时刻立的《上尊号与受禅碑》,越是晚近的拓本,质量越差,书艺的神韵和笔画的风采,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健在的古碑,已经成为书法艺术和书学研究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想想看,书界的朋友如能持帖访碑,面聆謦欬,从而对古碑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对于碑文不仅把握其形神,更知晓其内涵,书家亦即学者,那该是怎样的境界,怎样的局面!
大足石刻历经唐、五代时期的孕育,开启了之后5万余尊造像、10万余字铭文的雕凿之声。在此之后,历经270年的经营,方具今日北山石刻多达三百多龛窟的规模。在北山长约里许、形若星月的佛湾中,佳作连连,晚唐时期观无量寿佛经变,布局严谨,造像多达五百余身,是中国石窟同类题材中的代表作。本书是一部对大足石刻发展历程介绍的通俗读本,书中图文并茂地解读了大足石刻一些重要龛窟的艺术、历史价值,讲述了这份独特世界文化遗产的诸多文化内涵。
魏晋南北朝石刻作为出土文献,时间明确,真实可靠,是考察汉语量词的首手材料。魏晋南北朝正处于汉语发展史上语言演变最剧烈的时候,也是量词发展的关键阶段。本书首次对魏晋南北朝石刻名量词进行系统研究,凸显石刻材料在量词研究上的价值。
古碑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书法、书艺和书学方面。古碑中的名碑有两种类型:即历史型和艺术型。好多名碑的拓本成为书界所崇拜和遵奉的圭臬。特别是碑体亡佚的拓本,更成为书法艺术传世的名帖。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有些古碑虽然一息尚存,却面目已非。例如,东汉末年魏文帝曹丕废黜汉献帝时刻立的《上尊号与受禅碑》,越是晚近的拓本,质量越差,书艺的神韵和笔画的风采,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健在的古碑,已经成为书法艺术和书学研究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想想看,书界的朋友如能持帖访碑,面聆謦欬,从而对古碑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对于碑文不仅把握其形神,更知晓其内涵,书家亦即学者,那该是怎样的境界,怎样的局面!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主是这段光辉历史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他用自己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开创了唐代社会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昭陵就是这位传奇式封建帝王驾崩之后的归宿之地。在这片周长60千米,占地30万亩的庞大陵园里,不知隐藏了多少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本书针对昭陵地区出土和遗存的精品石刻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和细致介绍。文中内容虽不贪大求全,便也从历史文化、石刻艺术等方面进行为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讲解,是广大读者了解昭陵文物,探寻昭陵故事的一本好册子。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上的43篇论文,主要包括《大足佛教孝经经变的佛教源流》《大足宝顶山广大宝楼阁图像考》《川密造像艺术初探》《对大足北山晚唐五代千手千眼观音造像的初步考察》《安岳圆觉洞窟群调查记》等。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大足石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