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始建于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尊。北石窟寺千姿百态的石雕造像是陇东地区艺术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在这里交流的结晶,堪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艺术明珠,在中国石窟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对于北石窟寺的现存遗迹,进行深入梳理,以深入简出的语言讲述北石窟寺发展 的重要事件、历史沿革和关键人物,以及近现代北石窟寺保护研究方面的逸闻趣事。本书图文并茂,读者可以领略到石窟艺术的神秘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河南碑刻类编》分为河南碑刻的前世今生;河南名碑的趣事旧闻;碑帖市场的繁荣可期三编,主要内容包括:河南碑刻知多少;河南现存重点碑刻录等。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现存碑刻不下万通,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开封、南阳、安阳、济源等地。在这上万通碑刻中,较有价值的当在2000通左右,比较的有300通左右,最为的当在100 通左右。
《汉三老赵宽碑(东汉绝世之初出土精拓本)》又称《三老赵宽碑》,简称《赵宽碑》,始造于东汉灵帝刘宏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末日(公元180年12月17日)。于1942年12月17日在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西五华里许的白崖子发现。距今立碑已达1830年。出土时,已自首行“三”字至二十二行“言”字蜿蜒斜裂,裂缝处有7字受损,另有6字亦损,清晰可辨者共681字。一度曾归马步芳所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收归青海省图书馆,1950年该馆失火,碑在底层,遭火焚楼塌压碎,现碑身仅存碗口大一块,残碑现存青海省博物馆。未毁前拓本极少传世。
《汉三老赵宽碑(东汉绝世之初出土精拓本)》又称《三老赵宽碑》,简称《赵宽碑》,始造于东汉灵帝刘宏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末日(公元180年12月17日)。于1942年12月17日在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西五华里许的白崖子发现。距今立碑已达1830年。出土时,已自首行“三”字至二十二行“言”字蜿蜒斜裂,裂缝处有7字受损,另有6字亦损,清晰可辨者共681字。一度曾归马步芳所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收归青海省图书馆,1950年该馆失火,碑在底层,遭火焚楼塌压碎,现碑身仅存碗口大一块,残碑现存青海省博物馆。未毁前拓本极少传世。
《汉三老赵宽碑(东汉绝世之初出土精拓本)》又称《三老赵宽碑》,简称《赵宽碑》,始造于东汉灵帝刘宏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末日(公元180年12月17日)。于1942年12月17日在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西五华里许的白崖子发现。距今立碑已达1830年。出土时,已自首行“三”字至二十二行“言”字蜿蜒斜裂,裂缝处有7字受损,另有6字亦损,清晰可辨者共681字。一度曾归马步芳所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收归青海省图书馆,1950年该馆失火,碑在底层,遭火焚楼塌压碎,现碑身仅存碗口大一块,残碑现存青海省博物馆。未毁前拓本极少传世。
魏晋南北朝石刻作为出土文献,时间明确,真实可靠,是考察汉语量词的首手材料。魏晋南北朝正处于汉语发展史上语言演变最剧烈的时候,也是量词发展的关键阶段。本书首次对魏晋南北朝石刻名量词进行系统研究,凸显石刻材料在量词研究上的价值。
本书收录了“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上的43篇论文,主要包括《大足佛教孝经经变的佛教源流》《大足宝顶山广大宝楼阁图像考》《川密造像艺术初探》《对大足北山晚唐五代千手千眼观音造像的初步考察》《安岳圆觉洞窟群调查记》等。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大足石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通过对新疆地区七大地域类型重要石窟艺术进行综合介绍,以 平实、严谨的语言文字,讲解石窟的洞窟形制、壁画题材、年代特征、艺术特点等,书中采用大量高清珍藏彩色内外实景图、壁画原图、复原图、线描图、洞窟空间示意图等,图文并茂、跨越时空,带领读者进入新疆古代石窟的神秘世界,了解新疆石窟艺术的昔日辉煌面貌及其发展流变,并了解其如何在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上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元素,领略新疆古代石窟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
本书收录了“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上的43篇论文,主要包括《大足佛教孝经经变的佛教源流》《大足宝顶山广大宝楼阁图像考》《川密造像艺术初探》《对大足北山晚唐五代千手千眼观音造像的初步考察》《安岳圆觉洞窟群调查记》等。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大足石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2年的夏天,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依旧闷热。在这个闷热夏日的某一天,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先生冒着酷暑来到南京,并约请我陪他参观、考察南京栖霞山六朝石刻,我欣然应约。踩着热日炙烤得松软的土地,我们沿途参观。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苏先生对南京的六朝石刻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对六朝石刻寄予高度评价。苏先生认为,六朝雕刻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独到的地位,也是世界雕刻艺术的奇迹之一。每一个石刻以及与石刻有关的故事都颇有意味。我们便萌生了出版一本围绕石刻与石刻故事有关的书的念头。本书以南京、丹阳一带的六朝石刻为主要线索,围绕石刻本身,挖掘石刻背后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每一个故事。文章注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相结合,同时尊重史实,不以讹传讹。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文物专家、南京文物局魏正谨局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不可错过的龙门》为“不可错过”系列的新书,由龙门石窟研究院 研究馆员杨超杰写作,本书专注于龙门石窟,先讲述龙门石窟的地位、艺术特色,再以洞窟为线索,精选每个洞窟的“不可错过”的景点,阐释其艺术细节或背后故事。
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是我国东汉时期武氏家族墓地的一组较完整而有代表性的石刻画像建筑群体,属于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群石刻现在保存有双阙、一对石狮、两方武氏碑和零散的祠堂画像石,即“武梁祠画像”和根据武梁祠的位置掘出后定名的“后石室画像”、“前石室画像”、“左石室画像”。另外,还有一些以后增补进来的其他汉画像石以及清代人为武氏祠堂立的碑刻题记。因为武梁祠画像发现和著录最早,所以武梁祠的名称久已蜚声中外了。 传统的金石学对武氏墓群石刻画像著录虽有一定成就,但也有其局限和缺点。由于缺乏近代考古学的科学方法,它多集中注意于画像榜题故事内容的考证与描述,或品评画像拓本的优劣完缺,而不注意对画像石刻原物的考察。对画像石构成的建筑形制如双阙,尤其对那零落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