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展览第九期的展览图录,共收录故宫收藏的由东晋至清的书画作品67幅,其中不乏名作。如顾恺之《女史箴图卷》、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徐渭《行书七律诗轴》等。此次出版,选取了较大容量的图片,展示了诸多画面细节,对于鉴定欣赏有很大助益。书画部为这次展览作了精彩的文字说明,涉及作者小传,画家时代,风格特征,历史分期,画面说明,鉴藏历史和传承等等,为欣赏了解画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适合一般读者以及专业人士阅读。
敦煌壁画是世界艺术之瑰宝,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壁画高清大图(1共30册)(精)》精选了30幅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时代上起北魏,下至元代,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佛菩萨像、飞天、说法图、经变画、本生画等等。本书作品采用宣纸大幅面高清印刷,逼真再现了壁画的原貌,具有很高的鉴赏、装饰和临摹价值。
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图典形式,展现中国绘画艺术各个门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体例有别于一般的艺术史或图录、画集,图随文走,更见形象便捷。 本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久远历史和丰富品类。时代上溯到萌发绘画的上古时期,下至晚清民国初年,上下七千年。品类包括已呈绘画图案、图像因素的石器时代彩陶和史前岩画、商周两代的青铜器,已具绘画本义的战国和西汉帛画、先秦漆器,已属独立画种的秦汉墓室壁画、两汉画像砖和木板画、魏晋至隋唐的石窟和墓室壁画,以及自六朝后涌现的各代绘画名家的纸绢画。这些品类组成了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并此起彼伏地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本书按时序分章编排,然各章并非简单地按朝代组合,而是根据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征分阶段来归纳,各章标题也尽量突出此阶段主体
此次选择出版的壁画是在之前出版的四册壁画基础上增加的,这些壁画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不允许现场临摹。即使允许临摹,也是临摹复制品,临摹者还要花费车费、住宿及餐饮等费用,十分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这次特推出大八开本的壁画精选临本,精编精印,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方便,我们还为购买丁凤萍、李瑞芝编写的《朔州崇福寺壁画洪洞广胜寺壁画(中国寺观壁画经典丛书)》的读者附送光盘,美术院校的教学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投影仪讲解壁嘶;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投影仪临摹壁画,而且可以放大至壁画原大尺寸,十分便捷。
本书是作者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汉代墓室壁画研究》基础上调整和修改而成的。全书认真检讨了20世纪以来汉墓壁画发现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运用分期、分区的方法对汉墓壁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索,同时对部分图像重新进行了考辨。并在详尽占有原始材料基础上,重点对汉墓壁画形成的思想背景与观念形态、历史渊源、图像及风格传统、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从而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本书为部全面、系统研究汉墓壁画专著,可供中国美术史、文物考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位于甘肃泾川境内的泾河两岸,有600多个石窟,建于北魏,被誉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的地上遗址。本书是外次全面介绍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作品。书中资料翔实,共有1200余张图片,并均加以注释。
在[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一书出版之际,我谨向陈国灿、刘永增两位先生,以及为本书的研究发表给予多方协助的诸位先生致以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据推测,这批文书可能是宁乐美术馆的创立者中村准策(一八七六-一九五三年)先生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年间偶然收集到的。 下面将宁乐美术馆收藏品的内容大致介绍如下:宁乐美术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汉代为主的古铜印,汉至唐的古镜,记有书法人蹟的宋、明拓本类以及诸多观赏陶瓷等。除此之外,还有朝鲜半岛高丽时代至李朝前期的诸多陶瓷,日本茶道用陶瓷器皿、书画等。
《石开题古》作者叶辉搜集各种古物拓片数十件,其中有瓦当、汉画像石、北魏佛造像等。这些拓片都是近十几年间新拓的。拓片留有大片的空白,其意就是留待题字的,而民国及清以前的拓片大多不留空白,即使留,也留不了大的空白。拓片上题字比较盛行的是晚清以后直至现在。前人题字除了对物件作必要的简介,多数内容都是考证及借物咏怀之类的文字,加上书写的艺术,自然有屡读不厌的魅力。今人也流行在上面题字,因受博物馆展件的启示,其内容庶几成了物件的说明书,既有意思又没有意思。
玉器是中国古代工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书集中选编了中国历代玉器的纹样造型近400幅,编者通过原器物墨拓法和少量的线描图案,准确而细致地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玉器的迷人风貌。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藏丰富。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在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以至于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崇高品质的象征,即所谓“君子佩玉”。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随着时代的演变,
郑裕彤是香港超级巨富。郑氏集“珠宝大王”、“地产大鳄”、“酒店巨子”、“鲨胆大亨”于一身。 如果郑氏无缘成为老板的乘龙快婿,他或许无缘成为超级巨富;如果他不靠自身的努力,肯定就不会有之成就。 1943年,金铺伙计郑裕彤有幸娶老板周至元的爱女为妻。在郑氏的主持下,周大福金行在同业中脱颖而出,金饰居同业的首位;全港每年进口的钻石,周大福就占有三成;香港金铺珠宝行老板有成千上万之多,惟郑裕彤雄踞“珠宝大王”宝座。 1970年,郑氏成立新世纪发展公司。他兴建的新世界中心和香港会展中心,在20世纪香港建筑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郑氏还热衷酒店业,他兴建、收购、管理的酒店有百余家之多,形成一个环球酒店王国。他一手兴建并经营的丽晶大酒店,与半岛、文华、香格里拉并列为香港名酒店中的“四大天王”。 20
王惕编著的《佛教造像法(精)》是一本弘扬中华佛教文化和详细诠释佛教造像量度、造像规则的美术知识书籍。 书中首次破译了《佛说造像量度经》中各种难解之造像术语之谜,并将现代意识及西洋美术技法与传统文化熔于一炉,从寺庙造址和规划到佛、菩萨、阿罗汉、天龙八部众的造像方法如法如律地加以阐述,详细讲解,通俗易懂,填补了汉传佛教缺少规范造像的空白。书中还依据佛经记述首次推出八十八佛尊像设计样,适用于寺庙修建、旅游、影视、文艺创作、美术院校及民间工艺美术各行各业应用。
论述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成就的重要著作!对从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科学田野考古起,到20世纪晚期的中国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以时间为经,不同专题资料为纬,巧妙交织,作了翔实的梳理与论述,填补了过去文献记载的缺失和误读,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借鉴价值,是美术史研究的一部信史和入门的重要参考书。400多幅彩色图像,图文对照,可读性强。
这是一本精美的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图录。书中图片取自各博物馆庋藏的珍品和近数十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时间涵盖新石器时代至元明清;其简洁优美的文字由兼具专业知识和公众眼光的知名作家陈平原、扬之水、郑岩和孟晖执笔,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体会和新鲜敏锐的艺术感觉将给予读者诸多启发。是一本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礼品书。
墓葬美术是传统中国历时最久、植根最深的一个礼仪美术传统,无论是时间的持续还是地域的伸延,都在世界美术史上无出其右。它也是考古信息最为丰富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系统,包涵了建筑、器物、绘画、雕塑、装饰、葬具、铭刻书法以及对身体的处理。《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1辑)》所收论文从美术史学和考古学等不同的学科背景入手,既有宏观观察,也有个案分析,展现出多元的解释方法,显示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广阔的研究前景。《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1辑)》由巫鸿和郑岩主编。
巩县石窟背倚邙岭,面对洛水,古称“溪雾岩云”之“幽栖胜地”。现存五个洞窟、一个千佛龛、三尊摩崖大佛、7700余尊佛像、180余篇造像题记,与云冈、龙门合称“拓跋魏三窟”,皆为北魏帝室以国家之力开凿的皇家石窟,且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在石窟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本书为介绍该石窟的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