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以新出土的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简与《大学》、《中庸》、《礼运》、《孟子》等传世文献相结合,对思孟学派的形成、演变、发展做了细致的考察,对思孟学派的特点、内容做了概括、总结。《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对竹简《五行》、《性自命出》、《内礼》等篇做了深入的解读,对《中庸》、《大学》、《礼运》、《大戴礼记》等传世文献的成书做了细致的考察,对先秦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人关系、心性论、仁内义外、仁与孝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
本书系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马如森教授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版。本次修订,新增了147个甲骨文单字,由《殷墟甲骨学》介绍的1056个字增加到本书1203字。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还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更加便于识认、使用。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意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单字的右侧注明来自某著录书籍的简称;甲骨文的释义按类别分项说明,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 该书系甲骨学者王宇信研究员主编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的一种,目前该书已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十一五”上海市重点图书出
刘国忠编著的《走近清华简》以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高度关注的清华简整理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中国自古以来有关竹简的各种发现,探讨了有关中国古代学术发展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尚书》的流变与古文《尚书》真伪的千古之谜、文王受命与周公居东的真相、《逸周书》中的新知等等。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竹简的历史、竹简的研究历程、清华简的整理保护工作及其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对目前已公布的九篇简文的内容进行了释读。 《走近清华简》的写作得到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清华简的文献学、古文字学研究”及清华大学文科振兴项目“清华简与中国古代学术”的资助,并得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及清华大学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金的大力支持,谨志谢忱。
《陈炉耀州瓷精萃》中收录立地坡、上店和陈炉耀州窑金代至民国时期约二百五十件(套)器物,其中除十二件为陈炉陶瓷厂藏品外,其余均为近年来耀州窑博物馆考古挖掘出土或征集的陈炉耀州瓷精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炉三窑场陶瓷烧造的基本面貌,同时集中体现了耀州窑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的科研成果。“耀州窑陈炉窑址考古调查与研究”是国家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重点科研课题项目,《陈炉耀州瓷精萃》即是在该项目成果基础上编辑的。
甲骨文例研究是甲骨学的一个分支,甲骨文例包括卜辞文例和记事刻辞文例。作者总结前人对甲骨文例的看法,认为甲骨文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卜辞和记事刻辞的行款走向、书契位置、先后次序、字体写刻习惯等;二、卜辞的结构形式(即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用辞、孚辞、兆序、兆辞)、同版或异版甲骨上的卜辞形式(即正反对贞、选贞、同文例、成套卜辞、成批卜辞等)。 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甲骨坑,出土了刻辞甲骨689片(卜甲684片,卜骨5片),2003年收录该批甲骨文全部材料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出版,此书共著录了529版甲骨(511版腹甲、13版背甲、5版牛骨,529是689片缀合后的数字),其中多数是完整或较完整的龟腹甲,为研究龟腹甲文例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学界也非常重视花东甲骨文例研究,但都只侧重某一方
本书主要收录了当代学者利用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对“慎独”进行系统研究与反思的重要文章,几乎囊括了当前学界关于“慎独”的所有重要见解,是一部难得的有关“慎独”问题的争鸣集,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儒家思想发展史的研究,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以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为对象。研究对象的材料来源是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的《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8册),以其中的2-4册为中心,以其电子版为基础,利用电脑切图软件切出所有文字拓片,以《说文》部首及字头排列为序,辑成《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编》(2-4)。以此为基础,对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字形和字体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章为绪论,分为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行文体例等四部分。第二章分析了八大基本笔画的聚合和组合,还从纵的角度与隶书笔画做了简要对比,重点总结了此时期楷书笔画的特征与功能。第三章探讨对象是构件,主要列举说明笔画与构件、构件的组合、构件的渊源等问题,重点分析了构件的换用、混用、同用、同化、分化等现象。第四章研讨对象是文字,首先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文字的递承关系,区域性
《中国民间文玩珍赏》这套丛书内容涉及我国古代铜镜、印玺、瓦当、砚台、玉器、瓷器、家具、赏石、佛像、紫砂器、灯具、钱币等专题收藏项目,并以各专项收藏门类为单位,辅以大量的一手图片资料,详细地阐述了各文玩专题的分类和发展特点,还兼顾到各门类保养、作伪与辨伪等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等等。 本书依托大量实物印章图片资料,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玺印的发展历史和篆刻艺术特点,并结合当今印章收藏热进行市场价值与分析。读者阅读丛书不仅可以了解玺印及篆刻的艺术价值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个人玺印收藏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