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是六朝松艺术文库之一。《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研究南朝陵墓石刻有翼石兽和神道石柱的洲源与传统。《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共五章节,主要内容为南朝陵墓石刻研究的艺术史观和方法,南朝陵墓石刻渊源研究(上、下),南朝陵墓石刻传流研究(上、下)。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购一批珍贵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可与孔壁中书、汲冢竹书相媲美。该书主要从文本校释、真伪考辨、成书问题、史实考证及易理研究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44):秦汉简牍研究存稿》收录武汉大学杨剑虹老师关于秦汉简牍研究的学术论文20篇,是作者一生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关于居延汉简的探讨,包括十篇论文。主要围绕居延汉简所反映的窦融对河西的治理、西汉在西北的屯田、东汉的雇佣劳动、两汉吏制和行政管理、乡里组织、邮政制度、汉简中簿籍的性质等问题展开讨论。第二部分是关于湖北与江苏所出秦汉简牍的探讨,也收入十篇论文。包括对秦简《编年记》、秦简《语书》、汉简《奏谳书》、“江陵汉简”的研究;湖北、江苏所出秦汉简牍所反映的秦汉手工业和商业问题、农业生产问题,“隶臣妾”问题,遗产继承问题,口赋、徭役、兵役制度等问题的研究。
2005年春天刘凤君教授在济南收藏家手里发现一片有刻划的骨头,他认定上面的刻划是“中国早期文字”;2007年7月刘教授又发现昌乐县收藏的一批骨头,他也认定上面的刻划是“中国早期文字”,开始称"东夷文字",后来称“昌乐骨刻文”。2008年12月出版刘教授编著的本骨刻文书《昌乐骨刻文》。2009年春天以后刘凤君教授又相继发现寿光骨刻文、龙山骨刻文,以及关中骨刻文和赤峰骨刻文等,并将其定名为“骨刻文”,开始编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这本《龙山骨刻文(精)》是其中一册。
本书首次对西周金文中的军事材料作了系统深入的梳理与研究,结合语言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对其作了有益的探索、印证或补充了文献记载,并纠正了一些错误说法。本文对于古文字学及汉语史、西周史、军事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出土文献与汉唐典制研究》充分利用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敦煌吐鲁番文书以及天圣令等新发现的材料,对汉唐间的法典编纂、土地制度、赋役制度、驿传运输及过所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解读颇富新意,深化了相关认识。同时,还对历史文献的校勘、辑佚等提出一些有益的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