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购一批珍贵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可与孔壁中书、汲冢竹书相媲美。该书主要从文本校释、真伪考辨、成书问题、史实考证及易理研究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简帛》是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围绕相关的三个层面:一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二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三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集刊实行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原创性、规范化、国际性,每年出版一辑。
2005年春天刘凤君教授在济南收藏家手里发现一片有刻划的骨头,他认定上面的刻划是“中国早期文字”;2007年7月刘教授又发现昌乐县收藏的一批骨头,他也认定上面的刻划是“中国早期文字”,开始称"东夷文字",后来称“昌乐骨刻文”。2008年12月出版刘教授编著的本骨刻文书《昌乐骨刻文》。2009年春天以后刘凤君教授又相继发现寿光骨刻文、龙山骨刻文,以及关中骨刻文和赤峰骨刻文等,并将其定名为“骨刻文”,开始编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这本《龙山骨刻文(精)》是其中一册。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拥有多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种类繁多的出土文献中,简帛文献最为大宗。已发现的简帛,按照内容性质主要分书籍和文书两大类,此外还有书札、历谱、遣策和卜祷记录等。由于内容性质不同,简帛书籍和其他类别在研究的方法途径上也有一些区别,所以有学者主张将它们分开来进行研究。简帛书籍按其年代又可分为战国、秦、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四组,其中战国一组年代最早,学术价值非常高,其文字又多与其他三组有较大差异。而从书写材料看,简和帛根本不同,简也有竹简、木简之别。鉴于战国帛书只有子弹库楚帛书,其发现时代早,数量也少,学者研究比较多;而现在“已发现的战国简均为竹简”,换言之,已发现的战国简帛书籍除了子弹库楚帛书,就都是战国竹书,因此,将战国竹书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完全可行和必
20世纪90年代,是筒帛古书大发现的时代,1993年于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郭店楚简即当时的两大发现之一。 《郭店楚简校读记》,是作者阅读《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的读书笔记。作者在对竹简释文重新排比,重新考订,多所订正的基础上,对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多所抉发,对道家、儒家研究提出了很多富于创建性的意见。他指出,这批简文并不简单就是于思学派的作品,也不能证明思孟之学独得孔学真传,从而在儒学界提出重新关注“七十子”的问题,对推进“ 七十子”研究、弥补思想史研究中的“漏洞”,具有巨大的价值。
本书以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为对象。研究对象的材料来源是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的《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8册),以其中的2-4册为中心,以其电子版为基础,利用电脑切图软件切出所有文字拓片,以《说文》部首及字头排列为序,辑成《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编》(2-4)。以此为基础,对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字形和字体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章为绪论,分为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行文体例等四部分。第二章分析了八大基本笔画的聚合和组合,还从纵的角度与隶书笔画做了简要对比,重点总结了此时期楷书笔画的特征与功能。第三章探讨对象是构件,主要列举说明笔画与构件、构件的组合、构件的渊源等问题,重点分析了构件的换用、混用、同用、同化、分化等现象。第四章研讨对象是文字,首先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文字的递承关系,区域性
本书共收录论文三十二篇,内容涉及上博简、清华简等近出简牍资料,以及《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庄子》等相关传世文献。论文或对竹简文本进行重新编联和释读,或利用出土文獻资料对傳世文獻进行深入探索和勘验,为作者近年来在战国楚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
近年来,湖北省书法界在探索、思考、弘扬楚简帛书法艺术的光辉成就上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中国当代书体、书风的丰富、发展、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现在,熊钧武先生的新著《战国楚系文字集句录》又出版了,这令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战国楚系文字集句录》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并与历史学、考古学、汉语史和古代科技史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甲骨文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并使我国跻身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世界文明古国之列。谁要想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就必须从甲骨文开始。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至今,百多年来的甲骨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其形成和发展的道路上,既有其研究成果、课题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又显示其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以及阶段性的特点,从而把研究推向了更新的水平。王宇信所著的《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1949-2009)》是一部综述性学术著作,旨在回顾、总结、展望我国60年来有关殷商都城遗址遗迹和商周甲骨文的发现发掘、研究探索、承继弘扬、开拓创新,以及甲骨文和甲骨碎片的缀合、修缮、珍藏、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TheSchweitzerpetitioisoneofthemostuniqueitheworld.Win-nersofthecontestshavegoneotobeeworld-classscientists.Thus,theSchweitzerCostsareofinteresttobothmathhistoriansandmathe-maticiansofallages.TheyservesareflectionsofHungariamathematicaltrendsandasstartingpointsformanyinterestingresearchproblemsimathematics.TheSchweitzerproblemetwee1949and1961wereprevi-ouslypublishedunderthetitleContestsiHigherMathematics,1949-1961(Akademiaikiado,Budapest,1968Chapter4ofthiooksummarizesthemathematicalworkofM.Schweitzer).Ourbookisacontinuatioofthatvolume.
从1864年土山湾孤儿院成立开始,今漕溪北路、蒲汇塘路一带陆续形成了土山湾工艺厂、土山湾画馆、土山湾印书馆、土山湾机械工场,等等。到上世纪初,土山湾孤儿院连同周边的其他设施,形成了一个方圆1.5平方公里的气氛浓郁的文化中心。 回顾近代上海的发展的历史,在这座城市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果说以外滩、南京路为代表的公共租界更多的是提供了制度资源,而以淮海路为代表的法租界更多的提供了生活情调,那么土山湾则更多地贡献了思想和文化资源。近代上海西方外来文化的源头主要源于土山湾。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就是由此开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土山湾,就无法完整地描绘上海的历史文化图景。 这里是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站、是中欧语言文化最早接触的区域之一,是中国现代造型艺术的摇篮,是中国现代铸造业、机械加工业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