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 高的起点和提供 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自己的 研究见解,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在秦汉史研究的各领域中取得何种新认识,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睡虎地秦简、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着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然后对具体文献的数据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着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本书以出土战国秦汉简帛数术文献资料为主,结合其他出土文字资料(如玺印、封泥、金石等)及相关传世文献、民族志、民俗学史料,利用多重证据法及文化人类学、 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这一时期简帛数术文献资料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数术信仰如守宫砂验贞术、姅的禁忌与月事布迷信、“字”字形义构建与古代产育禁忌、命名趋向与名字巫术、疠病的诊辨防治与病因认知、秦汉律中的俗禁、浴蚕术、鼠害防除法、“禹步”的源起及流变、鬼神精怪及禳除术等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梳理考辨。或探赜索隐,或考其流变,或发其动因,以期对当时社会民生信仰、后世巫道 文化和汉民族民生信仰习俗、民族文化心理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做较为深入的考察,探求中国早期数术思想和信仰在我国后世民俗文化发展中的传承性、时代性和变异性特
本书共收录论文三十四篇,内容涉及甲骨、金石、战国秦汉三国简帛等多种出土资料,包括新近刊布的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墓M12出土的简牍等,研究既有文字学上的探讨,又有文献学、史学及哲学等方面的考察,由此可以一见出土文献研究的新进展。
秦汉魏晋时代,简牍文书行政是 维系官僚体制和基层控制的有效手段,借助20世纪来出土简牍,秦汉各行政层级的文书均得呈现。而文献不足征,学界对三国时期的地方行政与公文所知甚少。本书利用出土数量 多的三国文献(长沙走马楼吴简),探讨孙吴县级机构的公文样态与文书行政。 吴简出土时受扰乱,本书运用古文书学手段,对竹简、竹木牍官文书进行复原与集成;结合官文书与簿书,提出吴简为临湘侯国档案群;解析县级公文的类型与运转机制,复原政务办理程序。 本书具多重学术价值:在吴简学领域,推进官文书整理及研究;在三国史领域,以自下而上的视野考察孙吴的统治秩序;在制度史领域,引入“活的制度史”理念,动态观察文书流转及行政过程;亦将为新时期长沙及全国古井简牍的整理研究提供借鉴,具有应用价值。
该书是 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新一期的集刊,为新九辑,也是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专辑。全书收录论文40余篇,涉及甲骨文字词考释、殷商史实的考证、甲骨新材料的介绍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领域的 成果。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睡虎地秦简、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着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然后对具体文献的数据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着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里耶秦简为秦王朝洞庭郡迁陵县官署遗留的公文档案,共计38000余枚。本书是对2012年1月《里耶秦简(壹)》所公布2627枚简牍的编年整理与研究,收录《里耶秦简(壹)》中能确定具体年代或年代范围的简文,按年代早晚次第排列。年代上限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下限为秦二世元年(前209)。释文均经作者据有关简牍图版校定。每一简例之后附有按语,主要阐明校正简牍释文、确定简牍年代(或年代范围)的缘由,同时还包括对简文内容的解析和考证、文书性质的阐述,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人文西藏”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西藏风情”系列:包括《雪域经轮——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西藏历史述略》, 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 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西藏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具有浓郁高原特色的西藏文学诞生于西藏雪域高原,在本土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过程中萌芽、成长、发展,刻录着雪域高原的文化风貌和高原民族的精神世界。The series “Tibet H
“人文西藏”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西藏风情”系列:包括《雪域经轮——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西藏历史述略》, 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 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西藏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 具有浓郁高原特色的西藏文学诞生于西藏雪域高原,在本土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过程中萌芽、成长、发展,刻录着雪域高原的文化风貌和高原民族的精神世界。 The series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 搜集到的金璋手稿、书信、论文、著作等 手英语资料,对金璋的甲骨收藏与研究成就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深入了解金璋对早期甲骨学研究和中西方甲骨学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并通过与同时代其他甲骨收藏家和研究者的比较研究,明确金璋在甲骨学 的合理地位。本书属于学术史的研究范畴,在方法论上,较多地采用了资料整理和总结评述的相关方法。其一,使用了较多的原始档案资料,因而采用了档案整理法。先对散乱的档案资料分类,再对每一类文件进行组合、排列、编号和编目,作为研究的初步材料。其二,使用的金璋论著和档案资料都是英语文献,较多地运用了翻译法和归纳总结法,把金璋在甲骨学研究上的重要成果用简明的中文表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其三,本书研究属于甲骨学史的范畴,除了阐述金璋在甲骨收藏和甲
和田地區位於塔里木盆地西南,是目前所見西域大批漢語文書出土地的 西端。和田出土漢語文書對於研究唐代于阗乃至西域歷史、文化、 、語言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本書收録除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卷以外的已知海内外所藏和田地區出土的漠语非 文書。包括英國的霍恩雷收集品、斯坦因收集品、瑞典的赫定收集品、俄國收集品、德國吐魯番探险队收集品、弗蘭克收集品、日本的大谷探险队收集品,以及中國公私散藏收集品,共計300餘件。
本书为107岁高龄的马识途所作甲骨文著作。书中鲜活再现了国立西南联大语言文字学家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等妙趣横生的授课场景,尤其是唐兰教授对甲骨文等研究的精髓;生动展示了大师们精勤治学的品质、谦逊严谨的人格魅力和自由开明的名校教学风貌;立体展现了马识途在百岁之年克服病魔侵扰潜心研究甲骨文的心得和体会及其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精神,从中亦可窥见西南联大这所传奇名校的精神与血脉传承之魅力。本书是唯*公开出版的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兼具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上海博物馆收藏到珍贵的战国楚简的消息在1999年初见诸报端后,一直为世人所关心,经过专家们废寝忘食地整理,《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的一、二两册已公开出版,为相关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本书就是研究人员们结合上博藏楚竹书的第二册所提供的资料所撰写的论文汇集。主要为《上博简》(二)中的《子羔》篇、《鲁邦大旱》篇、《从政》篇、《昔者君老》篇、《容成氏》篇和《民之父母》篇的释读及针对相关内容的初步研究,同时也有《上博简》(二)释读的心得。论文集汇集了海峡两岸老、中、青学者们各自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李学勤、裘锡圭、庞朴以及台湾的程之敏、周凤五、邱德修、陈丽桂、林素清等老一辈学者纷纷撰稿,贡献自己的见解,为后学指点迷津。
《名家点金·文物知识系列:书法卷》汉字,不仅是中国语言文字的代表,还是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汉字从产生起,就有了书法艺术,经过了一个从自然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开始,书法艺术随着汉字的不断演变而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主要书体,每种书体都有其书写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点,其中秦篆、汉隶、魏碑、唐楷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成为不同书体的楷模,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简帛(第10辑)》围绕相关的三个层面,一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二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三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集刊实行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原创性、规范化、国际性,每年出版两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