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有这样几种情况:①洛阳人为官者;②在洛阳为官的外地人;③卒葬在洛阳的官吏;④皇帝赐葬洛阳者;⑤外地迁葬在洛阳者;⑥葬于洛阳先茔者。尤其是迁葬和皇帝赐葬洛阳者,都反映了古人对洛阳的不解情结。唐代诗人诗中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所反映的也是这样的情结。 本书计收录中央官吏231类,531人:州郡、府官吏44类,299人;县级官吏8类,252人。总计283类,1082人。查《旧唐书》,共为1300余名官员立传,唐代在290年中每一官职前后继任又不知其数,这已经是遗漏甚多。而本书录有唐代官吏仅670人,更是挂一漏万。所有这些官吏只有部分在正史中有传,而很多都是不见于经传的。其一生事迹的浓缩,亦是社会历史、社会变化的反映,是当代人当时的手资料。志文溢美的是个人,并不粉饰社会,对社会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反
本书所辑为永璘秘档汇集。永璘为乾隆帝第十七子,是嘉庆帝之同母弟。乾隆四十九年随乾隆帝东巡,乾隆五十四年封为贝勒,嘉庆四年封为惠郡王,旋改封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二月身患重病,嘉庆帝亲往探视,封为亲王。同年三月病逝,卒年五十五岁。谥号僖。本书所辑档案主要选自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档簿》、《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宫中进单》等档案。该专题档案此前从未系统刊发,现经发掘遴选,首次付梓公布,实为翔实可靠的手史料。
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讲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不研究历代的经济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改革。《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七位改革者——管仲、商鞅、赵武灵主、桑弘羊、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在改革实践中的兴衰得失,对改革变法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剖析。他们推进改革艰苦卓绝的实践、坎坷跌宕的个人命运,将成为我们今日改革,古为今用知往开来的一面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