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人物方面,除有知
《考古艺术与历史: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收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尚刚等学者所写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所收论文从考古、艺术史等角度作了翔实深入的讨论,丰富了对古代历史的认识。
无
无
《陆谷孙先生纪念文集》中所录的文章为陆谷孙先生去世后,与陆先生交往较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陆先生的亲属,所写的回忆或纪念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或为陆先生的亲朋好友,或为陆先生的学生,或为与陆先生过从较密的出版界人士,每篇文章的着力点和视角均不尽相同,这些文章汇合起来,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有血有肉的陆先生的形象。
陈嘉庚科学奖是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励。它的前身是1988年设立的陈嘉庚奖。200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本书介绍了2006年-2012年历届评奖中,在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领域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加的主要科技成就。
《杨廷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1901-2001)》收录了为纪念杨廷宝先生诞辰一百周的纪念文集近40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杨先生学习工作成就的基础和他光辉的一生。
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