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精)》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无岛的冒险故事,同他相伴的还有温蒂及她的两个弟弟、小仙子叮叮、岛上的男孩们,以
《古文观止》集选先秦至明末古文之大成者,题材、文风广泛多样,有史传、策议、论说,亦有书信札记、小品笔记、山水游记,乃至骈文、韵文,不一而足;所选篇目多兼顾思想与审美,语言精炼、精悍短小、易于记诵。诸篇
配合教学,科学规范:严格按照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确定字形、字音等。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解析详尽,收词丰富:精选常用字3000余个,常用词语10000余组,搭配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20000余条。收录多音多义字600余个,按字音字义排列,辨析精准,例证翔实,针对性强。收录1000余个易错易混字,指出如何正确使用,帮助读者不写或少写白字(别字),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 功能齐备,一典多用:《同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造句 多音多义字 易错易混字大全(全新辨析版)》具备同义、近义、反义、组词、造句、多音多义字、易错易混字等内容,是一部体例新颖、功能全面的语文学习工具书。词语辨析是《同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造句 多音多义字 易错易混字大全(全新辨析版)》的特色,力求辨得清、析得明,使学生的语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书带有工具书性质。一书在手,通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参照本书相关内容,上听说读写或综合课等任何一门课程;就可以进行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课程教学;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应付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解决多种教学难题。 本书为下列读者服务:在海内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攻读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及攻读相关专业、方向的学生;想参与汉语国际教育、想获得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的各类人士。
《易经》虽然是一部卜筮的典籍,但是其中包含着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因素,也体现了如何逢凶化吉的生活智慧,是一种原始文明的创造,是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先声。后来形成的内容丰富的易学,一直到当代仍然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至于解释《易经》的“易传”则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把《易经》引向了哲理化的道路,本书未收录这一部分内容。 《易经》在西周时期成书,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书由64种卦象、64条卦辞和386条爻辞组成。书中的卦辞和爻辞是上古人断卦的经验,作为后人判断吉凶的依据。 其中包含着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因素,也体现了如何逢凶化吉的生活智慧,是一种原始文明的创造,是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先声。 本书由我国的典籍英译翻译家汪榕培教授翻译成
儿童生来就有学习语言的天分,只要给他们合适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材料,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且有所收获。对于孩子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语言学习材料无疑是富有韵律感的儿童歌曲了。 《听歌学汉语·儿童篇》从浩如烟海的儿歌中选择了十首,选择标准是通俗、易唱,这些歌曲有的是传统曲目,有的则是“新生儿”。我们期待着使用这本书的孩子们能够在唱唱跳跳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汉语。 本书共十课,每课都有七个板块: 一是“听一听”。首先让孩子们完整地听一下歌曲,根据课堂情况,可以听一到三遍。 二是“说一说”。通过这一部分,孩子们可以学习歌曲中的词语,熟悉发音并知道意思。这部分学完后,可以再播放歌曲录音,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跟着学,直到基本会唱为止。 从三到六的板块结合所学的歌曲,安排了表演唱、拍手念、做手工
《跟我学汉语》(意大利语版)是专为以为母语的中学生编写的汉语入门教材,也可供以豪萨语为母语的15-18岁的青少年汉语学习者使用。该教材包括学生用书、练习册以及配套的CD、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 《跟我学汉语》编写的主导思想是培养海外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教材从框架的设计到语言材料的选取安排,都吸收了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在内容的安排上力图自然、有趣,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语法点的出现顺序以表达功能的需要为基础,并以话题为线索来编排语言材料,从而带动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材的编写者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能够从自己亲身进行教学的角度去设计教材、安排内容。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还多次征求并采纳了海外中学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线教师的意见,这些意见给编写工作带来了很好的
《画说宋词》精选并收录了苏轼、李清照等词人的117首宋词。本书邀请英文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翻译,英汉对照;邀集陈佩秋、林曦明、陈家泠等30位画师,精心创作了117幅绘画作品对应诠释117首宋词。本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精粹的集合,也是中国典籍英译精品,更是当代海派绘画艺术的盛会。
本书50多年的发展历程,承载了老一辈教师、学者毕生的心血,是他们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成就了我们今天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基。对他们,我们怀着敬仰和感恩的心。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