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汉英对照》是以大学生和教师为读者对象,特别是文史哲学科的大学生,为其写作论文提供关键词的中英文释义。所选300例文化关键词精选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已出版的图书1-7辑。按中文关键词拼音排序。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成果之一,每辑收录100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以中英文双语的方式进行阐释。这些术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核心价值,编写者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目的是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
本书作者王晓辉用轻松愉快、机智幽默的语言,对比丰华瞻先生、汉学家罗慕士(Moss Roberts)对原著翻译品读,重现了多个经典故事,用全新角度对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赵云等多个故事中的人物设定进行客观评价,又探讨了书中有关兵器、谚语、装束、成语、官职、书信等文化知识,让书中情节一下子 立 了起来,生动再现了 三国 的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过程。 作者发挥多年文学与翻译功底,引用李白、苏轼等诸多名家之作的古诗词,通过不同译者对相同情节的翻译进行对比思考,将小说的时代背景、文韬武略和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汉英 名形表量构式 句法语义互动的历时对比研究/当代外语研究论丛,语言学研究系列》基于认知语法理论,历时对比汉英 名形表量构式 的句法语义互动演变与异同,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探索了汉英 名形表量构式 的本质与量类;第二,探寻了汉英 名形表量构式 的句法语义历史发展与异同;第三,揭示了汉英 名形表量构式 的句法语义互动;第四,提供了汉英 名形表量构式 的认知阐释。 《汉英 名形表量构式 句法语义互动的历时对比研究/当代外语研究论丛,语言学研究系列》在主题、方法、范围、结果上均有创新,系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上修改而成,作为社科成果获得优秀结项等级。主要读者对象为语言研究者、研究生,从事汉英翻译或对比研究的教师或语言爱好者。
本书作为《英文疑难详解》一书的续篇,延续使用问答模式,对名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助动词、准动词、连词、介词、成语、文句、中英不同的表现法、字句研究及辨异、发音、标点14 大项150 个英语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这部续篇更加注重对语言问题进行社会历史文化解析,同时也补充了《英文疑难详解》中缺乏的“ 发音”“标点”等容易忽视的问题,使得这套疑难详解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本书涵盖了中国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海外交流、学术研究中所需的英文表达方式。全书分为12章,共43小节,主要章节内容包括开学迎新、教务与学业指导、资助与奖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校园文化与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与毕业、校园危机管理、校友工作、国家交流﹑辅导员招聘与职业发展等内容。每一章都设置了 重点词汇 情景对话" 延伸阅读" "章节自测 等板块,便于读者学习、实践、巩固。适用于中国高校辅导员,其他在高校从事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如教务处、图书馆、后勤、校友会等工作人员),也适用于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准备出国留学的大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英语学习素材。
全书包括前言、正文、后记和参考文献。正文共有九章,分别是绪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交际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的价值体系与英语教育课程、外语教学大纲范式与设计、课程框架与多元任务大纲、英语教学材料的评价、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设计与使用。
本书是《外研社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英语测试的基本原则、英语语法测试、英语词汇测试、英语听力测试、英语口语测试、考试结果分析与解释等内容。
本书广泛地吸取了外众多学者的学术营养,具体介绍了:英汉传媒特点对比研究、英汉传媒话语创作对比研究、英汉新闻话语对比研究、英汉报纸版面设计对比研究、英汉新闻文本解读对比研究、英汉传媒图片解读对比研究等。
本书是 当代外语研究论丛 之一,通过聚焦新闻人物特写中的科技人物特写文章,比较中国和美国权威报纸媒体中科技人物特写篇章所使用的评价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新闻特写的人际意义建构、作者身份立场以及与读者结盟策略的异同。本书同时从语言资源的选择的角度,来考察中美文化语境对 人 评价的价值取向差异,可供从事对外宣传、中外交流、中英文新闻写作等相关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是2006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汇编了研讨会上宣读的部分重要论文,并精选了近年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部分论文,共32篇,围绕四个专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 全书的四个专题为: 英语写作的理论视角; 英语写作的实证视角; 英语写作的教学视角; 英语写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