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精选农药品种339个(收集至2021年3月),其中除草剂26类共计270个、除草剂安全剂13个、植物生长调剂剂56个,系统介绍了各农药品种的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包括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CAS登录号、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生态效应、环境行为、制剂、主要生产商、作用机理等)、应用(包括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除对象、使用方法等)、专利与登记概况(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期及其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登记情况等)、合成方法(包括基本原料的合成方法、合成实例)、参考文献等。另外,本书还介绍了相关重要杂草的一些知识以及除草剂概况,供读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时参考。书后附有2020年HRAC公布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分类表等附录以及农药中英文通用名称索引,供读者进一步检索。本书具有实用性强、信息
本书是在总结了我国近50年来草地资源领域的工作与研究成果,结合现时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发展需求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0章,系统地介绍了草地资源的形成,草地的分类与空间分布,草地资源特征与功能,草地资源的多目标评价,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草地资源经营,3s技术(RS、GPS、GIS)在草地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草业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畜牧、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阅读参考。
课题实施期间作者团队对江浙皖区域草地牧草资源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等艰苦工作,调查工作历时5年,选取了2000多个样点,收集了1500多份资源,并对其进行了饲草品质分析,明确了区域内草地的牧草资源状况。该书使专业部门和读者能够清楚了解江浙皖草地牧草资源的状况,对推动华东地区及我国南方牧草资源利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美丽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吸收了植物学研究的 成果,将原豆科按蝶形花科、云实科和含羞草科进行编排;将原鹅观草属牧草按披碱草属种处理,其他如植物学名等都依新出版《江苏植物志》(2017版)和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书中收录了江浙皖三省草地常见植物220种,其中少数几种家畜不采食,但草地频见或具有饲料添加功能的,也择要收录,如青蒿等。
课题实施期间作者团队对江浙皖区域草地牧草资源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等艰苦工作,调查工作历时5年,选取了2000多个样点,收集了1500多份资源,并对其进行了饲草品质分析,明确了区域内草地的牧草资源状况。该书使专业部门和读者能够清楚了解江浙皖草地牧草资源的状况,对推动华东地区及我国南方牧草资源利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美丽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吸收了植物学研究的 成果,将原豆科按蝶形花科、云实科和含羞草科进行编排;将原鹅观草属牧草按披碱草属种处理,其他如植物学名等都依新出版《江苏植物志》(2017版)和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书中收录了江浙皖三省草地常见植物220种,其中少数几种家畜不采食,但草地频见或具有饲料添加功能的,也择要收录,如青蒿等。
本教材内容力求简明、系统,使非农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对农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并对其所学专业的技能提高有所促进。本教材共10章,章由贾志宽编写,第二章由席章营编写,第三章由万平编写,第四章及各章复习思考题由海江波编写,第五章由王晓波编写,第六章由刘鸿高编写,第七章由温晓霞编写,第八章由李鲁华编写,第九章由刘景辉编写,第十章由宋晓彦编写。全书由贾志宽、韩清芳统稿。
课题实施期间作者团队对江浙皖区域草地牧草资源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等艰苦工作,调查工作历时5年,选取了2000多个样点,收集了1500多份资源,并对其进行了饲草品质分析,明确了区域内草地的牧草资源状况。该书使专业部门和读者能够清楚了解江浙皖草地牧草资源的状况,对推动华东地区及我国南方牧草资源利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美丽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吸收了植物学研究的 成果,将原豆科按蝶形花科、云实科和含羞草科进行编排;将原鹅观草属牧草按披碱草属种处理,其他如植物学名等都依新出版《江苏植物志》(2017版)和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书中收录了江浙皖三省草地常见植物220种,其中少数几种家畜不采食,但草地频见或具有饲料添加功能的,也择要收录,如青蒿等。
园林生态学全书分十五章,章至第六章重点介绍个体生态学内容,对城市光、温度、水、大气和土壤等变化规律特点,各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及园林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七章至第十章介绍植物种群增长、生态对策和种内与种问关系,植物群落的一般结构特征、动态演替规律、分类和分布特点及生物多样性,并比较了城市植被的特点、动态变化和分类方法;第十一章与第十二章介绍生态系统的一般知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介绍城市景观生态、生态评价、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材的编写既是源于现实教学的需要,又是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在编写过程中努力吸收了外园林生态的研究成果,将相关内容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