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
“植物染”,是以花草木植为原料进行的天然布染,经中国传至日本,在那个浪漫与古典并行的平安时代走向繁荣。用自然之物造就的染艺,因地制宜,在当时的职人手中诞生出专属于日本的色彩,正如华夏优美的植物称谓,当时的日本人也将颜色做了精致而诗意的划分。 朱华、瓶覗、缥色、秘色、绀……这些从平安时代走出来的典雅绮丽,千年之后再次从吉冈幸雄的手中浪漫地再现出来。 本书用1200多张照片,简单易懂地解说了日本传统色彩的染色方法,同时介绍了近70种的染色法,所用原料皆是天然染料,包括洋葱皮、茶等容易入手的天然染料。
王政著的《中国古典戏曲母题史(上下)/相山学术丛书》探讨宋金至清末戏剧活动及作品中的母题类型及其发展。首先断代考察,解决特定时代背景与母题间的关系,探究现实文化氛围如何影响了“母题”的内涵与意义。其次纵向考察,研究哪些母题个案长期持存?以及“持存”中如何刷新前代原型?这意味着已深入到戏曲母题与民族文化传统、心理习惯、艺术精神之关系的层面。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母题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的“变迁史”,一种“文化意蕴单元”的蝉蜕、衍替及发展的痕迹;从而由一个侧面透示了中华文化何以生生不息的原由:那是因为有无数的小的“意蕴单元”在时时 新、涅槃,保持着它的活性特质。再者是剧家作品与母题的关系。一个剧家不管他写的作品多少,前代遗留或现实中滋生的各种母题,都会无例外地渗入其创作活动及剧作表达
日本登丽美时装造型设计与工艺是引进日本登丽美服装学院的专业教材。共分8册,分别为:①基础(上);②基础(下);③裙子·裤子;④女衬衣·连衣裙;⑤套装;⑥上衣·背心;⑦大衣;⑧婴幼儿装·童装。这套丛书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读者从中可以学到日本各种服装款式造型设计及精致的制作工艺。 《国际时装系列丛书》从简单的服装工具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的面料、不同的造型设计其剪裁方法与各种缝制工艺,从局部到整体一步一步详解了局部制作及基础缝制,对初学者有极大的帮助,是一套值得保留的工具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代表国家水平的权威性文献。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对其进行了修订。为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发展,2021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修典工作,本书即为修订后的职业分类大典。本书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一方面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与新职业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代表国家水平的权威性文献。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对其进行了修订。为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发展,2021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修典工作,本书即为修订后的职业分类大典。本书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一方面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与新职业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书作为 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丛书 的一个分册,内容丰富,而且采用了条目式结构的编写方式,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记忆。本书论述了笑话系统影像检查技术等内容;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念、命名、分类、病因、病理、遗传、流行病学和人口统计信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病程与预后、治疗与随访、各种影像检查表现及比较、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知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本书力求用丰富的图像、简明精准的语言在传统影像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消化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
本书全面阐述了印染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首先分析了印染行业的生产特点与发展现状,分析了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源,并详细研究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情况,探讨了印染行业低碳发展技术及方向,包括节能低碳工艺技术、染料助剂、装备及热能回收等,重点介绍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方法与技术清单,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协同增效技术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了印染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改造提升的路径和建议,旨在推动行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叙录清代三百五十余位 且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别集,侧重作者生平、版本源流、别集内容、文献价值的介绍。本书分为六卷,大抵按照作者生卒之序,但为突出女性家族群体文学之盛,将同一家族、同一群体女作家丛聚一处,通过采录女作家作品来叙述其文学成就与创作倾向,对清代女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描绘历史上服装的鸿篇巨制。书中按时间和地域编排,全景展现19世纪前世界时尚的变迁;通过484张彩色图版及一一对应的详尽专题解说,逐一介绍各时期、各地区服饰的发展历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逸闻趣事,涉及7000余件精美服装、首饰、家具、日用品、乐器及交通工具、武器装备等,呈现了4000多年人类服饰的演变历史及社会风貌,重塑了古代社会生活场景。本书堪称法国出版目前描绘服装史并首次运用彩色平版印刷的服饰类图书,是世界公认的服装领域极为重要的藏品。书中材料大多取自公共收藏品中的原图,全部以“彩饰法”临摹手绘,其内容包罗万象,画作精细入微。这不仅是一座服装历史的珍贵宝库,对博物馆史、应用艺术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相信本书会为艺术家、设计师、插画师和历史学家提供的研究文献和视觉资料,为所有服
本专著是作者在各博物馆传世广绣精品图像的基础上,着重对18~20世纪初广绣精品进行的系统的梳理与建档,内容涵盖超过100件文物的名称、年代、收藏地点、尺寸、纹样说明等基本信息,提炼拥有有代表性的广绣图案,复原出200多个图案矢量图,从题材、构图、色彩、针法、材料及文化意涵等几大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文献材料,进一步重构作品的制作历程,解码图案的形成机理,提炼广绣的创作规律,再现广绣的工艺之美。本专著丰富和补充了广绣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为学者、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等提供了地方文化的视觉样本与灵感来源。
本专著是作者在各博物馆传世广绣精品图像的基础上,着重对18~20世纪初广绣精品进行的系统的梳理与建档,内容涵盖超过100件文物的名称、年代、收藏地点、尺寸、纹样说明等基本信息,提炼拥有有代表性的广绣图案,复原出200多个图案矢量图,从题材、构图、色彩、针法、材料及文化意涵等几大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文献材料,进一步重构作品的制作历程,解码图案的形成机理,提炼广绣的创作规律,再现广绣的工艺之美。本专著丰富和补充了广绣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为学者、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等提供了地方文化的视觉样本与灵感来源。
本书是全面研究蒙古族服饰文化史的学术著作。全书将蒙古族服饰的发展过程分为大蒙古国时期、元代、明代蒙古时期以及清代几个历史阶段,以史料、考古资料、壁画、文物等文字、图像和服饰实物为基础,用以图证史和图、史、物互证的手段阐明蒙古族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文化底蕴、民族审美与时代精神。从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服饰的款式种类、结构特征、装饰图案、服饰材料、制作技艺等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从而揭示蒙古族服饰发展与演变过程的实质内涵。 本书适宜相关研究者、蒙古族服饰爱好者及高校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作为一个从事中国古代织绣品收藏的行家,作者具有丰富的藏品积累和收藏心得。本书是作者多年收藏经历的总结。书中内容既包括刺绣工艺、种类和区域风格,又涉及服饰制度和文化内涵。书中使用了大量从未公开出版过的实物资料,作者的很多观点与学院派不尽相同,以实物为依据提出不同以往的新问题,以实物对比的方法来阐述观点。以作者的特殊身份和切身经历所表达的内容,可以为热爱中国古代绣品的人提供深入浅出的指引,也可以为从业者对中国古代绣品的收藏和鉴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专业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资料。
......
本书主编郭丹彤,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埃及学。新王国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鼎盛期,其经济管理体系日臻成熟,因此,这一时期的经济文献的数量和类型都 为宏富。所谓经济文献,是指含有经济信息的原始文献,而原始文献则是指用古代埃及象形文字书写的文献资料。故此,本书拟以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50年—前1069年)为主要研究时段,以含有经济信息的原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经济文献进行整理、归类、翻译和注释。由于这一时期的古代埃及经济文献类型庞杂,数量众多,因此,我们将选取 为重要和 代表性的文献作为本书的研究内容。按照文献记述的内容,新王国时期的经济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土地清册文献;二、税收文献;三、财产交易文献;四、财产继承和转让文献。上述文献总计79篇,其中 长的韦伯纸草有5200
王政著的《中国古典戏曲母题史(上下)/相山学术丛书》探讨宋金至清末戏剧活动及作品中的母题类型及其发展。首先断代考察,解决特定时代背景与母题间的关系,探究现实文化氛围如何影响了“母题”的内涵与意义。其次纵向考察,研究哪些母题个案长期持存?以及“持存”中如何刷新前代原型?这意味着已深入到戏曲母题与民族文化传统、心理习惯、艺术精神之关系的层面。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母题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的“变迁史”,一种“文化意蕴单元”的蝉蜕、衍替及发展的痕迹;从而由一个侧面透示了中华文化何以生生不息的原由:那是因为有无数的小的“意蕴单元”在时时 新、涅槃,保持着它的活性特质。再者是剧家作品与母题的关系。一个剧家不管他写的作品多少,前代遗留或现实中滋生的各种母题,都会无例外地渗入其创作活动及剧作表达
以定格于历史瞬间的260余幅照片,呈现70年前上海解放那一年间各阶层人士所经历的社会生活轨迹,既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又有对普通民众个体的观照,有助于当代读者在视觉上 直观地知悉1949年的上海,尤其是首度披露的部分来自民间的照片,丰富和充实了这一阶段上海的影像史料。照片有解放军进城静卧街头的战士,有上海 面五星红旗升起,有复旦大学接管现场,有南下、有北上,有团圆、有离别,庆祝上海解放、参军、参干、庆祝新中国成立、首届学联大会,抢修铁路、恢复生产,打击金融投机。1949,上海旧时代,迈向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代表国家水平的权威性文献。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对其进行了修订。为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发展,2021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修典工作,本书即为修订后的职业分类大典。本书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一方面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与新职业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俞樾《诸子平议》共三十五卷,校勘解读先秦两汉子书十五部,在文献学尤其是校勘学和训诂学方面,成就巨大,也成为后世校对子书的重要参考文献。俞樾依各书文句次序,以札记 形式,逐条训解,各卷皆标示书名,次列平议之章,于所释句下,以小字注明篇名。尽管校释偶有商榷之处,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清末小学成就的代表作之一。本次整理本为《俞樾 全集》之一种,整理本以凤凰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春在堂全书》为底本,参校各个版本,吸取现当代学者整理、校勘之成果,力图为学界呈现一个出色的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