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陈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职于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部,负责馆藏书画文物鉴定研究、文物保管、展览策划、社会教育等工作,经手古代文物十余万件。本书总结了作者从业十多年的博物馆工作经验与教学经验,从博物馆的职能历史、类型级别、建筑机构、文物藏品、陈列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数字技术八部分对博物馆领域的相关知识点做了深入梳理。本书已算得上是我国博物馆知识普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趣、幽默且带有陈晨老师个人独特风格魅力的文字语言,把博物馆的知识点讲得丰满、直观、有趣味,无疑对提高观众对当代博物馆的认知水平,提升博物馆职能中终身教育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城市读本,上海档案馆以一种低调的方式,显示馆藏和研究实力,首度披露大量珍稀历史影像及图档。荟萃上海城市发展目前的14个地标,既有一大会址、周公馆这样的红色纪念地,也有独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民广场、工部局大楼、永安公司、大世界、外白渡桥、法邮大楼,还有反映改革开放后上海城市发展变化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南浦大桥,更有上生·新所、“船厂1862”等“网红打卡地”,以及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杨浦滨江。第一辑出版后反响良好,上榜2021中国好书月度榜。补充部分为新发现的材料。
本书为姚伯岳主编《古籍保护丛书》之一种。作者在长期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下,从虫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入手,结合本国藏品管理的实际情况,将生物学与藏品管理学知识充分融合起来,理论结合实践地讨论虫霉发生以及虫霉综合防治(IPM)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在虫霉预防与消杀方面,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特别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环境以及对藏品价值的理解,对各类虫霉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深度评价,特别利于藏品管理人员对这些方法与技术的理解与选择,也便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参考。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昆虫,第二部分为虫害的防与治,第三部分为霉菌的预防与去霉,第四部分则是附录。书中含案例15个,图166幅,表74个,并附有索引。书中涉及大量虫霉危害迹象的图片,以及虫霉治理方法的图片,这些图片均为原创,在
本书一直被认为是关于图书收藏不可或缺的指南,包含700多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条目的解释可能从一行到几页,从中可以找到对藏书和书目技术术语的定义和分析,并且穿插着对拍卖、书品、复刻和赝品、稀有性等主题的正面讨论。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
抗战档案全方位地反映了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宣传、教育及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历史原貌,本书选取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东北三省各档案馆等较有代表性的档案馆以及海外地区收藏抗战档案的重点机构,介绍其所藏抗战档案的分布、特色、价值、开发利用和流传情况,不仅史料参考价值充分,同时具备查证实用价值。
本书收录的是2023年度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撰写的优秀论文,共100余篇,全书按照档案事业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专业档案与特殊载体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档案文化与档案开发利用等5部分进行编排。这些论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体现了务实、创新、求真的特点,反映出这就是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和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
本书着重探讨和研究推进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各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学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在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大力发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在新技术手段驱动下,融合多元协同、智能服务以及精准服务等理念,实现高校信息资源服务跨越式发展,在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人文精神方面努力探索新的道路。
本书由上海图书馆组织相关专家,与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合作,撰写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一年的发展状况的总结以及数据分析。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从总体发展、体系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效能、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具体分析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在2019年的发展态势;下半部分选择新媒体服务、儿童读者服务和老年读者服务等图书馆服务中的创新案例,总结经验,探讨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本书收录馆藏珍本一百○一种,皆以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为参考依据,从馆藏善本中选取。 本书分宋元刻本、明清刻本、稿钞本、活字本、套印本五类,各类之下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序,主要参考了《四库全书总目》和《中国古籍总目》。 每种古籍选书影一帧至两帧,以正文首卷卷端的原刻原印页为主,酌加牌记、题跋或其他能反映版本特征的页面。书影均据古籍原件拍摄。 著录项目包括书名、卷数(存卷)、著者、版本(补配)、索书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