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鱼类学实验保留了传统的系统解剖、分类等基础实验,使学生通过形态观察、内部解剖,掌握鱼类内外构造的基本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综合分析性实验则是在解剖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不同种类的形态或生态间的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扩散型思维和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如果说第一版教材是从传统课堂转为多媒体教学,第二版则是从多媒体迈向融媒体时代。结合历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基于任课教师长期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教学平台,本书得以实现融媒体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本书另一特色是结合了我国近年来**的南极科考进展,将大量珍稀的南极中层鱼类标本投入教学之中,进一步增大了信息量,并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态补偿是解决我国草原地区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也作为平衡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的途径备受推崇。近20年,政府对草原地区的生态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生态补偿的效果却存在很多争议。本书主要研究三个问题:从理论层面,探讨生态补偿的理论在我国草原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建立符合我国情况的理论基础;从研究方法层面,引入“尺度”的概念,探讨解构类似草原的复杂系统的有效视角,并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评价思路层面,区别于农区和林区以往大农业中以土地作为关键因素的评价思维,识别了干旱区的限制性资源——水,并以此作为替代生计生态效果的一个评价指标,凸显干旱区的社会生态特征。